新冠疫情暴發后,各網絡媒體新媒體都積極采用海報、條漫等形式展現抗疫歷程。《中國抗疫圖鑒》主創團隊從1月底就開始在微博上向網友廣泛征集戰“疫”英雄人物及其感人事跡,梳理疫情發展情況和震撼瞬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紀錄片扭轉了許多外國網友對中國抗擊疫情的偏見。例如,國外網友“Celina C”看了視頻后在Youtube平臺感慨:“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misunderstood this country and speaking racially discriminatory words to Chinese people. The country will not give up patients of any age, whether you are 20 or 80.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fight the virus.”
1月23日,人民網總網首批特派記者趕在“封城”前抵達武漢?!懊鎸σ咔?,我們和武漢都沒有太多時間去準備。走正確的路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一輩子里,能親眼見證和記錄一段歷史,是記者的責任。”一位記者出發前發的朋友圈反映出媒體工作者的內心世界。
3月13日,新華網依托“學習進行時”專欄,運用“媒體創意工場”,立足互聯網特色,推出重磅微視頻《非常日歷》,從習近平總書記武漢考察切入,以創意日歷的形式,全面回顧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帶領全國人民戰“疫”的全過程,生動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對抗擊疫情工作的極端重視和科學部署,宣示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心。
為豐富抗疫報道,央視新聞客戶端部開拓創新,探索建立UGC(用戶生產內容)的供稿模式,特別推出系列報道《等你回來》。通過各省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家屬自拍他們的日常生活,展現4萬多湖北一線抗疫醫護人員身后4萬多個家庭的默默支持與承擔,以及對前線家人的牽掛和想念之情。
新冠肺炎疫情報道是對主流媒體的一場大考。在當前媒體融合背景下,央視網以VR新聞的創新表達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報道,成為主流媒體融合傳播、創新突破的成功實踐范例,在這場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習聲回響|堅定信心、同舟共濟 習近平為決勝戰“疫”指方向》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發布的一款微視頻時政頭條產品,一經推出便置頂“學習強國”平臺,各大中央地方新聞網站、商業平臺推薦,習近平總書記原聲創意動漫微視頻清新表達,引發了社交媒體微博、微信朋友圈刷屏,受到廣大網友點贊互動。
2月23日,中國軍網八一電視推出微視頻《一定會勝利》,梳理人民軍隊馳援武漢戰“疫”一個月的重要節點,展現人民軍隊日以繼夜救治病患的赤子情懷,彰顯人民軍隊敢打硬仗敢于擔當的有力作為。
為了做好90后抗擊疫情的宣傳報道工作,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我們策劃了一個Vlog系列視頻產品《90后戰‘疫’日記》,該系列共九集,每集講述不同的90后人物戰“疫”故事,包括奮戰在一線的90后醫護人員、默默奉獻的90后志愿者、與疾病斗爭的90后新冠肺炎患者等等。
科技日報從1月28日起,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推出了“追問新冠肺炎”系列報道,針對疫情防控熱點、焦點問題進行選題策劃,針對公眾的關切和疑惑作科學解讀,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權威公信力,追問多個領域的專家,從科學角度理性分析解讀,為讀者解疑釋惑,理性引導公眾。同時,及時報道解析科研支撐防控疫情的新進展,提振公眾抗疫信心,傳播科學防控知識,消除公眾恐慌,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真實總能打動人心。原創微信文章《“封城”后真實的武漢,感動萬千網友......》中既有武漢市民的街拍,也有記者的直擊,該篇文章在工人日報微信發布后,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網友紛紛淚奔,不少人留言“謝謝所有為我們負重前行的英雄”“看完只想抹鼻子…… 寒冬終將過去,暖春即將到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該文章被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轉發,取得了不俗的傳播效果。
《致敬志愿者》是中國青年報社《中國有故事》視頻節目戰“疫”特別報道的第一篇。報道將視線對準了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們,記錄一個個最平凡的人,他們“逆行”在武漢的各個角落,充當起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綻放出不平凡的英雄光彩。
如何發揮媒體的特色優勢,貼近現實、貼近網民,生動講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故事,凝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決心,至關重要。中國青年網立足自身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新產品形式,策劃推出融媒體網評作品《中青聲評|青年逆行而上,書寫責任擔當》。作品一經發布,便獲得全網轉發,取得良好效應。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于媒體而言,這也是一場大考。法制網充分發揮新媒體力量,突出法治媒體特色優勢,緊扣疫情防控發展,特別推出“注定”系列評論,主打述評文章,多角度、多層次把握戰“疫”報道的速度、溫度、力度、態度。這一系列述評目前已發布56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網英文微視頻評論欄目《中國3分鐘》積極策劃選題,自2月4日起連續制作發布6期節目,由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出鏡評論,介紹中國為控制疫情做出的巨大努力,講述抗疫中發生的感人故事,批駁西方媒體針對中國的歧視性言論,用事實和數據反駁外媒唱衰中國經濟。該系列視頻內容詳實,有理有據,在境內外社交平臺播發后引起強烈反響,傳播效果顯著。
為了慶祝三八婦女節,北京時間“時間視頻”記者團隊從職業維度深入采訪了更多和疫情密切相關的女性,包括醫療(醫生、護士)、科技、建筑(火神山、雷神山女工)、快遞、社區工作人員、媒體六個行業以及志愿者群體作為報道對象。通過事實展現女性的辛苦付出,贊美她們的高尚品德,全面地展示女性的工作面貌,多維度立體地展現女性力量,更深地挖掘“女性力量”的內涵。
在這場全民戰“疫”中,媒體不僅是宣傳的“先頭兵”,也是鼓舞大眾、團結大眾、服務大眾的重要組成部分。津云新媒體發揮媒體的擔當意識,為抗擊疫情貢獻媒體力量,積極創新實踐,踐行“四力”,創作了大量反映一線、生動鮮活的抗疫作品?!逗j懣杖髴稹耙摺薄肪褪瞧渲兄?,該系列作品以天津在戰“疫”初期快速解決的三次抗疫事件:“一艘船”——《天津港外 “歌詩達”郵輪的24小時》、“兩架飛機”——《勝在濱海機場跑道的防疫接力賽》、“三棟樓”——《3棟樓 42人 千萬人的牽掛》為內容基礎,用輕松幽默的漫畫形式,充分展現天津及時有效的應急處理能力,以及戰“疫”必勝的信心、決心。
為深入宣傳河北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采取的有力舉措、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尤其是充分利用河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成果,打通疫情防控宣傳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展現基層一線抗擊疫情的工作經驗、先進典型和務實措施,自2月5日起,長城新媒體集團充分發揮“冀云·融媒體平臺”上下聯動、縱向貫通的聚合傳播優勢,精心策劃,持續推出39期大型網絡直播節目——《冀云·河北戰“疫”》,開啟全省融媒聯動戰“疫”宣傳網絡直播模式,取得良好宣傳效果。
他們同樣穿著白色的外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病患的身心健康。他們善良高尚,為了治病救人沖在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將大白和抗疫醫護人員共同的特點聯系在一起。
在抗擊疫情期間,從2月9日起,山西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當天關于山西省和全國抗擊疫情數據分析的新媒體產品《數據新觀察系列》,用數據觀察圖表做分析,明確觀點、凝聚共識。
2020年2月15日,內蒙古日報社記者劉春隨同內蒙古自治區對口支援湖北省醫療隊趕赴湖北省荊門市,報道醫療隊在一線抗疫的“戰況”。記者采用消息、綜述、隨筆、視頻、圖片等形式,以影響力較大的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為依托,撰寫、拍攝了30個新媒體產品,其中,有15個(篇)納入“逆行手記”專欄。
全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吉林省對于湖北的支援可謂是不遺余力。缺少醫生,我們派醫生;缺少護士,我們支援護士;缺少物資,我們傾盡所有送去物資。為了避免新聞報道被埋沒在全國鋪天蓋地的抗疫信息中,中國吉林網深入分析網上輿情熱點,通過三篇微信公眾號文章全面打造“吉林老鐵”正面形象,運用網民喜聞樂見的呈現方式,將“吉林老鐵”熱情、樸實、真情真意的形象升華,使之成為全民認知。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在全國省級媒體中率先開通疫情全民互動平臺——“我向書記省長說句話”網友建言平臺,開展“戰疫情、人人在行動”網友建言征集活動,匯總社會各方訴求,化解群眾面臨的難題,消除疫情“信息鴻溝”,為政府在戰“疫”中匯聚各方力量,高效調動社會資源,鼓舞帶動所有人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共渡難關。
鼠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形勢嚴峻。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國共有346支醫療隊,4.2萬多醫務人員逆行出征。當中,女性醫務人員有2.8萬人,占到了整個醫務人員醫療隊的2/3,她們在患者的救治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當說“巾幗不讓須眉”。她們既精于醫術又心懷大愛,她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救死扶傷、仁心仁術的崇高精神,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吨聤^戰在抗疫一線的你們》這個作品的策劃聚焦江蘇馳援武漢的女性醫務工作者,在“三八”國際婦女節當天推出。
從1月25日(大年初一)起,江蘇共派出13批次2813名醫護人員趕赴湖北。醫療隊員們在一線戰“疫”是否順利?生活狀態還好嗎?經歷過哪些難忘的瞬間?……這些都是我們想要記錄的珍貴記憶,也是8000多萬江蘇父老最牽掛的事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全力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天目新聞客戶端發揮新媒體優勢,以短視頻為抓手,推出了“打倒病魔”系列短視頻報道,生動講述了抗疫一線的醫患故事,喚起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有使命擔當,有科學防控,有嚴防死守,有守望互助,有人間溫情...把這些感人的瞬間記錄下來,是時代賦予媒體人的使命和職責。浙江廣電集團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精心策劃,利用插畫風格+交互動畫+3D建模,制作完成手繪H5《浙江記“疫”》。作品一經推出便迅速刷屏,引發強烈共鳴,用戶紛紛轉發,點贊可視化融媒作品“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傳播浙江戰‘疫’正能量”。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在新媒體產品的創作過程中,一直致力于做出既有溫度又有深度的短視頻。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在2到3分鐘的時間內恰到好處地傳遞“溫度”與“深度”,既是移動傳播規律的要求,也是與傳統電視時政報道“錯身競爭”的要求,更是在海量短視頻中達到特殊傳播效果的要求。這樣的短視頻報道,與傳統電視時政報道相比,關鍵區別不在于時長的“短”,而在于其他更多的內涵因素。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迅速啟動新聞應急機制,全面動員。新媒體編輯克服各種困難,24小時值守,換人不換崗,歇人崗不歇,積極發揮媒體融合優勢,“報網端微”24小時全天候及時、準確、立體式發布疫情動態,將黨和政府防控疫情的權威聲音第一時間傳遞給群眾。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安徽各地打響防控阻擊戰。萬千戰“疫”的身影里,曾經被誤解為“自我”“佛系”“缺乏社會責任感”的90后接過了大旗,成為一線的主力軍。他們穿上防護服,出征主戰場,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兩副面孔。
2月7日,山東#搬家式援助湖北#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知乎熱議話題。就在前一天,2月6日,山東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緊急集結出發,這批隊員都是從山東各地抽調的護理精英。
作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財經全媒體,大河財立方一方面全天候滾動播報疫情,第一時間向公眾傳達權威信息,一方面緊扣“財經”定位,緊盯經濟戰“疫”戰場,陸續推出獨具特色的策劃和報道。深度關注全國戰“疫”后方戰場的紀錄片《長垣十二時辰》,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更好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宣傳輿論工作要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要求,鄭州市官方平臺“鄭州發布”微信公眾號相繼推出給市民的三封家書,以海報、微信、音頻的融媒體形式推出,以親切的口吻、溫暖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向大家傳遞疫情防控信息,給大家以提醒,為廣大市民鼓勁。這一系列“暖心貼心”之舉,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為最大限度減少人群聚集引發的感染風險,湖北廣電為新聞發布會場景設計了記者全部線上遠程提問的“全程無接觸”解決方案。長江云聯合湖北廣電網絡72小時開通了5G直播和遠程提問系統。2月2日21點,湖北省抗“疫”新聞發布會準時召開,成為第一次現場沒有記者的發布會。
疫情伊始,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即調派多路記者前往戰“疫”一線,采寫報道廣大醫護工作者及其他一線工作人員的抗疫故事。記者們連日奮戰在各大醫院,親眼目睹一線醫生、護士冒著巨大的感染風險,在隔離病區緊張工作,與時間賽跑、和病毒作戰,用生命保護生命。記者們一次次按下快門,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一個又一個感人瞬間。
短視頻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同時打動讀者,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短視頻中使用了8個字:不畏風險,逆向而行,彰顯了視頻“同江同湖”的大愛情懷;這8個字,也是鄭能量這個人物的一個濃縮敘述。
《阿扭哥》系列公益動漫是廣西新聞網在疫情期間推出的動漫IP。動畫片定位人群為廣泛大眾,以科普知識為主要選題,制作大人小孩都能看得懂的動畫片。
在全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涌現出了大量感人的事跡,四川發布迅速成立專題報道小組,對抗擊疫情的事跡進行專項報道,特別在視頻報道上推出“關注基層宣傳”的系列視頻產品。
川報觀察推出 “3.8特別策劃”《嘿,你笑起來真好看!》新聞暖視頻,它記錄了31名戰“疫”一線四川女性的笑臉,從一個微小窗口展現這場戰“疫”中的女性力量,通過這些女性摘掉口罩后露出鼓舞人心的美麗笑容,帶給大家信心和勇氣。
在抗擊疫情宣傳報道中,云南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部充分發揮融媒體報道特色,創新融合報道方法手段,生動講述萬眾一心阻擊疫情故事,聚焦一線廣大醫護人員和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輿論關注,創作了一大批導向正確、主題鮮明、富有創意、突出實效的精品力作,為抗擊疫情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藏歷年·戰“疫”連》以藏、漢雙語饒舌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描繪來增強歌曲的真實性,并在歌詞中使用了饒舌音樂中最重要的“雙押”“三押”等技巧,提升了音樂整體的專業性,朗朗上口,易于傳播。音樂中藏漢雙語結合的方式更是體現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西藏各族民眾與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的昂揚斗志。
“疫情”“封城”“焦慮”“物資告急”,網絡鋪天蓋地的信息轟炸,全省乃至全國人民在這樣的環境中迎來2020年的開局,并且一直處于信息爆炸所產生的焦慮當中,而在這個時候,身為媒體人的我們,無法置身事外。疫情之下,全民戰“疫”,援鄂醫生奔赴一線,各行各業無私堅守,我們另辟蹊徑,展現突然被按下“暫停鍵”的西安城,開始慢慢復蘇的氣息.
疫情,就是命令。面對這場驚心動魄的大考,寧夏在醫療資源匱乏的條件下,仍不遺余力,先后派出6批醫療隊共782名醫護人員,馳援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及各個領域、崗位的一線抗疫人員,為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線,用初心與使命書寫了一份震撼人心的時代答卷。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國各行各業的女同胞挺身而出、頑強拼搏,生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婦女工作提出的要求,以忠誠與堅韌英勇奮戰,用無私無畏的精神展現了力扛“半邊天”的“她力量”。
《青年記者》雜志編輯部在微信公眾號“青年記者”上設立了“青記觀察”作為戰“疫”傳播研究專欄,密切關注疫情發展中的一線記者及各類媒體傳播動態,及時總結策劃、積極約稿,加入戰“疫”報道的行列。主要面向三方面內容約寫推出疫情報道觀察性文章:一是一線戰“疫”記者的記者手記和優秀報道分析,為他們鼓與呼;二是總結各類媒體在疫情傳播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反思其中出現的問題,為下一步的疫情報道提供參考;三是溝通學界的深入研究和業界的實踐,為疫情結束后對整個疫情新聞傳播情況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