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视频一_国产劲爆久久_五月天综合网_日韩av在线一区二区

首頁 > 正文

是這個理

2021-10-29 15:03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是這個理:決戰土店子

  主講老師配音:

  我是來自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尹旦萍。

  這里是恩施,我的家鄉。

  崇山峻嶺,是它的地理標簽,也是它的經濟、社會和人文環境。這里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全境8個縣市都是國家級貧困縣。“高山缺水、山道難行、土地貧瘠”帶來的“窮”病,困擾著世世代代我的父老鄉親。

  2013年,黨中央吹響了精準扶貧的集結號。為了實現“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黨上下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向貧窮開戰。

  【同期】要將我們的農產品轉化為商品,要變成錢!

  主講老師配音: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戰役,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就要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自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作為恩施人,我見證了這片貧瘠土地走過的九十九公里。現在只剩下這最緊要、最難走的一公里。這場決戰,我們不僅要贏,更要贏得漂亮。

  今天就讓我帶您走進湖北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聆聽與貧困決戰的浩瀚波瀾。

  【標題字幕:《決戰土店子》】

  【字幕】恩施州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

  【歌聲起】山歌好唱難起頭,木匠難修轉角樓,石匠難打石獅子,鐵匠難打鐵繡球。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 :從祖祖輩輩,都是靠背水。

  尹旦萍:這一桶水大概有多少斤?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大概一百多斤吧

  尹旦萍:你大概每天要背幾桶?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一天四五桶水,就是不敢潑辣用嘛,省著用。我們那個土坑一年就是山里流下來的水啊,要么就是靠下雨啊。放牛在那邊喝水,這邊都還是舀起來。樹葉啊,草啊,什么牛糞啊,什么都有

  尹旦萍:那個水你背回來是做什么的用的?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生活用水啊,喝啊,做飯啊,洗(澡)啊,都是那個水。

  主講老師配音:

  這位背水的村民叫黃祖傳。他背上的水桶,是從太公傳到父親,再從父親傳到他手里。在土店子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這樣的背水桶,世世代代都靠背水維生。

  這是黃祖傳家的老房子。當年村里的第一臺電視機就出現在這里。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晚上都是喊得(鄰居)大哥大姐他們就在我們那里看一晚上,看到一兩點。

  主講老師配音:

  上有勤勞的父母,下有孝順的弟妹,這樣的一家五口憑著肯干的雙手,怎么會過不上好日子呢?

  天有不測風云。1990年,黃祖傳的父親患上了肺氣腫,曾經的頂梁柱變成了藥罐子,少年黃祖傳因貧輟學。2013年,黃祖傳的妻子患上癲癇;2019年,母親又被診斷為膀胱癌......

  20多年里,為了撐起這個貧病交困的家,黃祖傳賣過菜、種過地、打過工、還養過豬......

  【同期】黃祖傳母親 向長英:人矮了,還剛剛能拄在拐子上,他就跟著我賣菜。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媽媽走到(在)后面,我在前面。有一個人他從我背的筐子里把包菜拿了,我媽就喊他,那是我兒子背的,你望著他那么一點小,還背著東西,你要看著他可憐啊,你還拿他的東西。

  黃祖傳媽媽 向長英:他穿個拖鞋 ,那時候也沒得出門穿的。把腳指甲,鏟翻了(哭)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沒得辦法逼著要搞,就慢慢到處借,這邊老賬還沒還清又去借。哎,什么時候才能搞出頭啊。

  主講老師配音:

  土店子村由國家級重點貧困村老土店子村和將軍山村合并而成。全村325戶1138人,像黃祖傳這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167戶541人。

  在恩施州,像土店子這樣的貧困村有729個,貧困人口有109萬。

  許許多多個黃祖傳們,或因疾病災難,或因生產環境限制,或因缺少一技之長.....在“脫貧”這條路上走得崎嶇而艱難。

  【山歌】山歌好唱口難開,林檎好吃樹難栽。

  【同期】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2016年初開始去的時候沒有路,就是我們一組的一個老組長,他用刀給我們砍出一條僅能過人的毛路。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一組組長 向繼滿:工作組來了,想下我們這個地方來的,沒得辦法。我才拿把刀提前砍通了,再我拿挖鋤挖,我又怕他們摔跤,又怕他們滾倒,最后沒得法子,我就給他們又挖墩墩,挖到最后才把他們引到這個地方來。

  【同期】 尹旦萍:你當時第一次來的時候,村子里的情況是什么樣子?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我從那下來以后,這么大一個地方,到處都是空房子,這個組又只有5戶7個人在屋里,破破舊舊的東西,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凄涼。

  主講老師配音:

  2015年,巴東縣婦幼保健院定點扶貧土店子村。李君,剛剛結束了三年大學生村官的經歷,就被直接派往土店子開展扶貧工作。2016年6月,李君被認命為“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2018年初,為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恩施州委提調各單位精干力量,組成“尖刀班”進駐脫貧一線,成為“啃硬骨頭”的那群人。

  李君帶領“尖刀班”和村支兩委,8個人對全村10個組包干到戶,決戰土店子的“窮病”。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10個村民小組里面,能通主線公路的只有4個村,還有3個村是沒有通公路。另外3個村的話,公路基本上只有摩托車和三輪車能行駛。 當時一個老百姓養殖了7、8頭豬,好不容易有個販子買個年豬,運不上去。結果他們就把豬殺了,砍成四塊,由四個力人把它背上去的。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一組村民 商其英:他一個豬只給我400塊錢啊。

  尹旦萍:多大的豬啊?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一組村民 商其英:那三四百斤啊!

  尹旦萍:辛辛苦苦喂這么大個豬啊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一組村民 商其英:就是說。

  尹旦萍:村里的情況是這么個樣子,扶貧從哪里著手呢?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李君:首先要解決的那還是村里的基礎設施。特別是水、電、路、網。路不解決的話,老百姓是永遠的困。

  尹旦萍:土店子村脫貧的最大的短板應該是公路,你是怎么去啃這塊硬骨頭的?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2017年的時候,我們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通路的問題,這邊開始一直到這個下面。然后新修的第二條路就是說,這個到廟坪之間這段路也是不通路的。第三條也就是我們土店子八九組,到我們黃家灣主線路之間,這也是不通路的。這三條路一修,就是解決了我們出行難的一個問題。村里的黃書記,我們的紀委書記,連接八九組的公路,需要從他家菜園子田里,修一條公路過去。結果他二話沒說,全力支持,也不要任何補償。

  【字幕:2017年,土店子實現全村通路。】

  【同期】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李君:2018年的時候是要解決一個路面拓寬、保證行車的問題。

  【同期】黃祖傳媽媽 向長英:說要砍多寬就砍多寬,挖機要挖多寬就挖多寬。

  【字幕:2018年,土店子實現全村通車。】

  【同期】尹旦萍:這其實是一個逐步推進的,不斷升級的這么一個過程。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對,全村還剩下有兩個組,就是說它沒有實現一個通暢工程。

  尹旦萍:今年會把最后的這一公里被打通。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對。

  【字幕:2020年,土店子將實現全村路面硬化。】

  【出鏡】尹旦萍:這一組原來是有50多戶人家,但是因為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都搬離了這里,只剩下了5戶7人,如今家家戶戶都已經通了公路,曾經那些搬離的村民,又陸陸續續地回到了村里生活。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二組村民 汪斯盔:要走到哪兒,那個有房子的地方,才走到一半。

  尹旦萍:從屋里出發要三個小時?(嗯)還背100多斤的東西(嗯),那硬化之后,再要從您家里去賣東西的話,要好長時間?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二組村民 汪斯盔:那有車子了,個把小時嘛,不要一個小時就去了。

  尹旦萍:那就輕松了,再您家要是有點什么東西,那就值錢了。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二組村民 汪斯盔(76歲):確實現在政策真是好,我們這七十幾了,活著沾國家的光啊。

  主講老師配音:

  路通了,老百姓手的東西還要能換成活錢,日子才有奔頭。

  養豬、養山羊是土店子的傳統產業。但因為地處海拔1200米左右的二高山地區,喀斯特地貌嚴重,全村找不到一絲活水。吃用都靠挖土坑,收集雨水。

  用背簍背水,不要說家庭養殖得不到發展,連人都不夠喝。為了掙脫困境,黃祖傳曾經兩次外出“找水養豬”。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 家里沒有水,但是下去找有水的場子養豬,那就不講條件了,為了改變這個現狀的話,必須,就是說苦點累點都無所謂。初二的,在圈里就死了一頭200多斤的豬,持續到初六,死了4頭,死2頭的時候,哭了,那真的說實話是哭,那幾天是最難的。

  主講老師配音:

  黃祖傳的“找水養豬”計劃或因清理危房、或因長江邊禁養等客觀原因,數次中斷。幾次搬豬圈,也耗去了大量成本。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在行情好的這兩年,我都在搬遷、建設,假如我是一個現成的地方,我就這兩年我就有發展的話,我也許日子就會比現在過得更好,是不是?

  主講老師配音:

  2017到2018年,李君和“尖刀班”利用國家扶貧的專項資金,和恩施州的統籌資金,為每戶村民修建20立方米的蓄水池。同時,為每戶搭建一個有5級過濾功能的漫濾池,使村民收集的山水和雨水達到安全飲用的標準。作為定點扶貧單位——巴東縣婦幼保健院還牽頭協調相關部門,為全村鋪設管道,通過三級泵把自來水泵到土店子,計劃在2020年底之前,徹底解決土店子靠天吃水的問題。

  【同期】尹旦萍:你這個儲水可以儲存多少?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可以儲存200立方。

  尹旦萍:那就徹底地告別了那個背水的歷史。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所以我就是感謝黨的好政策,吃水不忘挖井人。

  主講老師配音:

  路和水,是土店子村最主要的窮根。但深入到每一戶,致貧的原因又是千差萬別的。

  【同期】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每一個貧困戶,我們實行的是精準幫扶。因為每一戶的致貧原因,和他需要我們幫助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比如以黃祖傳這戶為例的話,因為一沒有資金,也缺水,所以這樣限制他一個脫貧。三年的時間,免費給他提供滾動20萬的小額扶貧貸款,這樣他的養殖的規模一下子從四五十頭,提高到一百四五十頭的樣子。

  【出鏡】尹旦萍:我現在就在黃祖傳家,這就是他家的明白卡。這張卡記載了從2016年到2019年各項幫扶政策在他家的落實情況,可計算金額達到24.1萬元。針對他家有三個重病患者的情況,健康幫扶是我們幫扶的重點。每年為他家三人代繳了醫保,他的妻子去年生病報銷了7154元,他的母親去年查出膀胱癌,為她申請了臨時救助。

  【出鏡】尹旦萍:這是4組貧困戶張瑞先家的明白卡。他們家的主要致貧原因是缺勞力致貧。張瑞先老人今年68歲,他一個人獨自生活,對他家的幫扶措施主要是異地搬遷和社會兜底保障,老人家享受了一類低保和養老金。

  【同期】尹旦萍:您覺得現在黨的政策好不好?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四組 張瑞先:國家政策好,黨來養我們老。

  【出鏡】尹旦萍:每一個貧困戶都有一張獨一無二的明白卡。土店子村有167張,整個恩施州有33萬張。每一張明白卡都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生活,這也生動地詮釋了精準脫貧就是一戶一策。

  主講老師配音:

  要想翻過貧困的大山,關鍵在精準。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但要想走好“最后一公里”,還要“求變”。“等靠要”的思想要徹底改變,幫扶手段也要求新、求變。

  【同期】尹旦萍:(村里的)長遠發展怎么解決呢?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因為當時我們讓省農科院的專家來對我們當地看了以后,海拔比較高,溫差比較大,水分和糖的含量是比較好的。老百姓的土地相對是比較多,能夠形成一定的規模,能夠做成連片成塊的一個效果。初步確定就發展小水果為主體。同時又考慮到我們這邊老百姓有養殖豬的習慣,和養山羊的習慣,所以我們確定了一個養殖產業。

  主講老師配音:

  80后創業者譚顯猛回到家鄉,創立了巴東縣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掙工資,拿分紅;公司免費提供樹苗、黑豬仔和技術服務,貧困戶按訂單養殖,公司保底回收。

  【同期】尹旦萍:他(貧困戶)用5畝地入股,你給我算個賬,他一年可以有多少收益?

  巴東縣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譚顯猛:我們這個模式是以土地入股,分紅的模式。就是所有的投入都是我的,種苗、管理工資,最后有收入了之后,老百姓占三成,我占七成。

  主講老師配音:

  果樹種植的前三年,村民享有每畝田每年400元的退耕還林補償款;間作農作物,一畝田每年有800塊錢左右的收入;照料果樹,每人每年還可獲得1萬多元的工資。

  在果樹掛果后,以梨子為例,保守估計第一年畝產5000斤,最低收入25000元,村民可享受三成收益,即每畝7000元。產量和收入是逐年遞增的。

  【同期】尹旦萍:你家里發展的是什么產業?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9組村民 黃興東:我現在養豬。

  尹旦萍:去年收入有多少?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9組村民 黃興東:喂了50頭黑豬,和譚顯猛和他合作的。就是說他給我的豬仔,糧食是他的。他是回收是11塊錢一斤,我自己核算的就是說每一個月在4000多塊錢。

  巴東縣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譚顯猛:通過這個發展啊,感覺到什么呢,第一方面老百姓確實有幸福感,說實話老百姓也非常感恩政府。

  尹旦萍:就是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的那個夢想,慢慢地在實現了。

  巴東縣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譚顯猛:對,我認為這個目標這個期望,不遠了。

  主講老師配音:

  2019年1月13日,土店子年豬宴拉開帷幕。從城里趕來的客商、市民現場簽約,把來年的黑豬預訂一空。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最后一筆賬是還我大伯的,他說你還是先用著,我說那我要還了。說這個無債一身輕,就是借過債的,才曉得最后把債還清了,才感受得到。我那天晚上還喝了點酒,我說終于輕松了。

  【同期】黃祖傳媽媽 向長英:政府扶勤快,不是扶懶。

  主講老師配音:

  黃祖傳和一批貧困戶,搖身變成了養殖大戶。土店子村的年養殖量在1000頭以上。同時,還形成了1100畝的小水果種植規模。

  除了村里自身的發展規劃在逐步落實外,各方的支援也源源不斷地到來。在4組馮家灣,巴東縣國家電網支援建設了一座200千瓦光伏電站,每年能為土店子帶來20多萬元的村集體收入。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這個太陽能路燈啊,它其實就是屬于北京房山區長陽鎮對巴東縣信陵鎮的對口幫扶。杭州下城區對口巴東縣茶店子的一個集中供水。我們就從茶店子集中供水那里把它引上來,解決我們這邊的飲水問題,所以像這種東西部協作,我們這邊蠻多受益的,也是蠻多。

  尹旦萍:其實也就是各方力量合力在攻堅。

  主講老師配音:

  自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已減貧9300多萬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這是全國動員的成果,是無數人心血的結晶。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特別是村支兩委(和尖刀班成員),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付出得更多,他們更辛苦。一個女同志叫趙萬蓉,腿是骨折了,做過手術,里面還上的有鋼板。每次入戶去一次,回來腿都要疼好幾天。

  【同期】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尖刀班成員 趙萬蓉:那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去看幾個孤寡老人,泥巴就是跟著鞋子都拖不動了,就要脫下來,把泥巴弄掉了才能走。

  尹旦萍:看到你包戶的那些貧困戶發生了變化,是怎么一個心情?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尖刀班成員 趙萬蓉:心里還是蠻自豪的。

  尹旦萍:不后悔?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尖刀班成員 趙萬蓉:不后悔!

  【同期】尹旦萍:作為尖刀班的班長,作為扶貧工作隊的隊長,你管了167戶,那你自己的家庭管好了沒有?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我媽一個人在屋里面,我爸爸去打工了,剁豬草的時候,一下把手剁了,無名指的骨頭就剁掉了一截,她那個手指頭呢,究竟是失去正常的功能了。

  【字幕:2020年5月16日李君的女兒誕生】

  主講老師配音:

  2020年5月16日,李君喜獲小棉襖一枚。

  為了土店子的脫貧攻堅,他幾乎沒有陪伴妻子懷孕的艱難過程。連女兒出生,都是在一個小時前才趕到醫院。

  在恩施有21314個李君,2438支“尖刀班”,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在960萬平方公里上,290萬個李君成為了這場曠世戰役的中堅力量。

  他們常年“吃住在村、崗位在村、工作在村”,虧欠著家人,卻溫暖著村民。他們用艱辛與汗水,孕育出一個個嶄新的美麗鄉村。

  【同期】尹旦萍:你想想看,1年后2年后5年之后,土店子是什么樣子?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第一書記 尖刀班班長 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君:春天有花,夏天有蔭,秋天有果,冬天有雪和黑豬宴。由全縣最偏遠窮的一個村,把它定位為一個全縣發展的后花園。鄉村旅游的示范村。

  【圖片:土店子的新舊照片對比】

  主講老師配音:

  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巴東縣11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截止目前,恩施州8個貧困縣、729個貧困村出列,109.57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截至2019年底,全國97%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順利脫貧,94%的貧困縣實現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然而,這場戰役并沒有結束,它正向貧困深處進軍,脫貧征程上的那些堡壘,也將在今年內一個一個被突破,一個一個被拿下!

  【同期】尹旦萍:祖傳,我看下你的手。好多的老繭,但就是你這雙手把整個家庭撐起來了。

  恩施州巴東縣土店子村村民 黃祖傳:現在有奔頭,心里是很高興的。

  黃祖傳媽媽 向長英:幸福是干出來的,是奮斗出來的。

  主講老師配音:

  土店子的決戰決勝,是湖北乃至全國精準脫貧戰略的一個縮影。

  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道路,充分彰顯了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責任編輯: 張澤月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20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莲花县| 浠水县| 荣昌县| 丰宁| 衡山县| 华坪县| 巫溪县| 斗六市| 九江县| 长岛县| 弥渡县| 交城县| 连南| 历史| 澜沧| 兴仁县| 阳西县| 义马市| 醴陵市| 石景山区| 双辽市| 东乡族自治县| 桂东县| 日喀则市| 革吉县| 阿克陶县| 肃南| 彰化市| 清涧县| 聂拉木县| 岑巩县| 建始县| 湘乡市| 洪湖市| 恩施市| 同心县| 三门峡市| 伊春市| 萨迦县|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