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閩寧合作中加強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研究
張國長
????黨媒如何發揮新聞輿論作用,建立合作協作長效機制,搭建文化產業合作平臺,為進一步拓展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領域,深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內涵,更好地服務于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輿論支撐,是一個值得思考、探索的課題。
????提出這個課題,基于以下重大的變化:
????一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上升為國家扶貧戰略,成為我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二是新聞輿論工作的環境、對象、范圍、方式及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發生了很大變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輿論要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并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
????三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中國聲音、中國故事的典型案例,新聞輿論工作要在促進文明的交流與互動中,通過機制建設,扮演更加積極突出和持續發力的傳播角色。
????四是黨媒集團在文化產業中的作用凸顯,建設文化產業合作平臺成為必然要求。
????為此,我們對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福建廣電影視集團進行了調研,就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輿論實踐及機制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建議。
????一、《寧夏日報》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輿論實踐簡要回顧
????從1996年—2016年的二十年間,僅《寧夏日報》關于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新聞報道近200余(版、組)篇。主要題材是消息、通訊、綜述、圖片、言論等;以會議、項目、人物為主要內容(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通稿)。涉及項目的80余篇、會議:50余篇、人物30余篇、其他40篇。
????對于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從新聞報道的過程到新聞輿論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上升的演化過程,是從被動到主動,從單調到豐富,從會議到基層,從領導到群眾。
????從形式上講,消息多、圖片多,綜述多;通訊少,言論少。
????從內容上講,項目多,會議多;來自基層鮮活的故事少。
????從深度上講,深度的少,前瞻性、戰略性少。
????在與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和福建廣電影視集團的座談中中,負責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報道操盤的總編室的同仁們也提出了一些以后要加強的方面: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改變作為上級布置的宣傳任務;二是組織策劃上,要不斷創新報道的思維和方法,
????三是在采訪報道上,突破視角單一,重綜合少具體,重速度輕質量;
????四是在傳播策略上,改進全媒體時代傳播的理念創新;
????五是在傳播效果上,既要領導滿意,又要關注受眾的感受。
????二、新形勢下做好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輿論的對策及建議
????(一)放眼國家扶貧戰略 遵循重大主題報道規律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實踐證明,中央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是完全正確的,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從重大主題、重大事件的政治高度提供支撐。
????1.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導作用
????在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和閩寧對口扶貧協作20年的關鍵點上,《寧夏日報》表現出了黨媒的高度政治意識,并體現在每一篇具體的報道、每一個具體的版面當中。《寧夏日報》緊緊聚焦,提早策劃,及時開設欄目,組織稿件,以《山海牽手 不忘初心——閩寧對口扶貧協作20年紀實》(上中下)為骨架,先后刊發100余100余(版、組)篇稿件。做到品種豐富、數量充足、板塊規模化、主題突出、濃墨重彩。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并作出重要指示后,《寧夏日報》發揮評論優勢,緊緊聚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在重要版面連續推出7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寧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的本報評論員文章,分別就習總書記談到的方面進行全面解讀,就如何結合寧夏實際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進行了全面論述。反應之快、規模之大、內容之豐,成引領社會輿論的主力。
????2.以深度策劃提升重大主題報道水平
????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報道中,《寧夏日報》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重要節點,都會策劃刊發一組核心稿件,圍繞戰略部署,緊扣中心任務,緊扣重大主題,緊扣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設置議題,通過有高度、深度和影響力的重大報道。如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的《有一種深情穿越時空——閩寧扶貧協作九年紀實》、《閩江農情涌六盤——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十年綜述》、《閩寧模式譜寫東西部扶貧協作輝煌篇章——閩寧扶貧協作十五年紀實》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閩寧協作17年時,一氣推出了7篇系列報道《閩寧鎮的“中國夢”》,報道內容與表現形式做到了有機組合,宣傳聲勢浩大,有效地把黨委政府的聲音,把閩寧協作的精神傳遞給受眾,鼓舞人心。
????3、體現政治家辦報智慧與藝術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重大主題是新聞的富礦,只有深入發現、開掘主題報道這一富礦,才能形成新聞輿論的大格局。要求政治家辦報,做成“一把手”工程,以全局意識、獨家意識、創新意識、深度意識、用戶意識,體現較好的把控能力,體現較高的政治智慧、政治藝術和新聞素養。主要是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題材中挖掘全國意義;宣傳形成合力產生“集聚效應”;抓住熱點,深化主題。
????(二)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傳播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國聲音、中國聲音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中國聲音、中國故事的生動案例。新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創新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形成合力,把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作為生動典型的中國聲音向世界傳播,善于運用全媒體多樣化的傳播形式,注重全媒化傳播、可視化呈現、藝術化展示,讓新聞報道動起來、活起來。善于運用移動化智能化融媒體技術,融入信息采集、內容編輯、產品呈現各環節。善于運用分眾化互動式的服務方式,靠近讀者、吸引參與、共鳴交流,拓展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1、整合內部資源,實現重大新聞的多元化多渠道傳播,形成報道合力,尤其是要利用中央廚房”式采編流程,適應于閩寧協作重大新聞生產與傳播。
????2、聯合外部資源。傳播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國聲音,需要聯合更大的平臺資源,要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為他們提供可以聚集受眾的稿件。
????3、為平臺提供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新聞故事。善于發掘和講好生動鮮活的故事,做到心到情到、突出個體敘事、堅持勤走基層,使新聞報道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善于運用大眾化生活化的話語表達,大力倡導“短實新”的文風,使話語體系、語言風格更適應受眾接受習慣。
????(三)建立分析標準 以供給側發力提升重大新聞傳播效果
????如何增強新聞傳播效果,以供給側發力,來提升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傳播的效果呢?
????1、內容分析標準:
????供給側發力,更要以成風化人作為基本落腳點。一個好的新聞作品,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這樣的新聞作品到底能否引發人們的思考。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進行新聞作品的傳遞,這更是需要懂得受眾的真正需求才能夠實現,通過遵循受眾的需求,能夠讓每個新聞從業者,都能夠從受眾出發,按照受眾希望的傳播方式進行新聞作品的制作和傳遞,讓每個新聞從業者都能夠獲得靈感和啟迪。這才是供給側發力的真正威力所在。
????2、受眾分析標準
????領導滿意。得到主要黨委政府領導、媒體主管領導的肯定。
????業界喝彩。得到同行、報道領域的認可。
????受眾喜愛。大眾反映普遍良好,感染力、影響力強。
????自我感覺良好。參與報道者專業水平提升、享受工作快樂、增強職業自豪感、能力全面發展。
????3、形態分析標準:
????報道的篇幅大小、持續時間、版面位置等。
????報道的內容性質,如是正面報道還是反面報道。
????新聞媒介的社會地位及其發行量、覆蓋面,看它是否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
????新聞資料的使用方法,如是全面報道還是摘要報道,是重點報道還是一般報道。
????三、深化重大主題新聞合作機制 增強扶貧協作的影響力
????2014年1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蔡國英帶領我區文化、新聞、出版等部門負責人,對福建省文化傳媒業發展情況進行考察學習,研究落實閩寧對口幫扶文化發展項目。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寧夏廣播電視臺分別與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福建廣電集團簽署了通過互訪研討、版面頻道互換、人才交流、產業協作進行務實合作的戰略協議。為深化重大主題新聞合作機制 增強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兩地黨媒要借助福建“9·8投洽會”和寧夏中阿博覽會平臺,建設合作協商機制,資源共享,保障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輿論的連貫性和主題性。合作協商機制主要是以舉辦各種論壇和開展各層次的交流,這是新聞媒體交流和合作主要活動內容。合作協商機制增強黨媒的競爭優勢,搶占制高點,提高話語權,贏得比較優勢,鞏固權威地位。
????四、建設項目運營平臺 發揮文化產業合作優勢
????文化體制改革為黨媒集團打通了市場之路,使黨媒集團成為文化產業龍頭。發揮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輿論優勢,做大報業文化產業,閩寧黨媒建設項目運營平臺,依托新聞輿論影響力,發揮文化產業合作優勢,增強報業造血功能,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新興平臺和重要組成部分。
????(一)搭建公益性合作平臺。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將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借助福建的優質醫療資源,與大醫院建立對口協作機制,為提高寧夏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提供幫助;搭建有效平臺,引進福建高科技產業和企業在寧夏落戶。公益性合作平臺要展示雙方教育、醫療、產業、企業的優勢和形象,促成合作,要發揮重點網站和新媒體作用。
????(二)搭建文化產業經營平臺。
????當前,黨媒要利用自身的品牌、行政資源、人脈和策劃能力進行文化地產、文化產業園、文化旅游業和養老業等方面探索合作之路。這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1、借助“一帶一路”建設,以福建自貿區和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全國第二個“全域旅游”省級示范區為契機,在產業、文化、旅游等各領域合作。特別是以福建“9·8投洽會”和寧夏中阿博覽會為載體,發揮好自身優勢,共同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介文化旅游優勢資源和特色產品,共同開拓中亞、中東等國際市場,賦予對口扶貧協作新的內涵。以版面置換、二次銷售產品、旅游、招商引資、投資等共同擴大黨報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2、調研組在福建調研時,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和福建廣電影視集團同仁希望兩地黨媒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合作,把雙方文化旅游開發作為重要抓手,以實際行動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
????雙方探討了打造以美麗鄉村為核心的文化旅游項目的事宜。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緊密結合最核心的任務是抓文化旅游項目。圍繞貧困地區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旅游要素配套、文化旅游景區景點開發、文化旅游特色古鎮建設、鄉村文化旅游、智慧文化旅游、自助自駕文化旅游、運動休閑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等篩選、儲備、包裝項目,不斷提升文化旅游產品品質,不斷提升文化內涵。
????力。
????3、探索在“互聯網+”時代的聯合做大,融合做強。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整合資源,互聯互通,全面打造一個聯通全國跨城鄉、跨省界、跨行業的文化產業電商物流一體化品牌,實現文化旅游及其衍生產品的聯銷。(作者系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備注:此文的基礎調研報告獲得社科規劃資金支持。獲得寧夏宣傳思想文化系統調研優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