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組織報送參評作品推薦
作品標題 |
在深化閩寧合作中加強 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研究 |
參評項目 |
新聞論文 |
|||
體裁 |
論文 |
|||||
語種 |
中文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張國長 |
編輯 |
孫 波 |
|||
刊播單位 |
新聞傳播(國內統一刊號CN23—1147 / G2) ? |
刊播日期 |
2018年3月 |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第109頁《新聞實踐》欄目 |
作品字數 (時長) |
4500字 |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
2020年如期打贏扶貧攻堅戰,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這是一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早在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寧夏,調研對口幫扶工作,部署“移民吊莊”工程(把貧困地區群眾整體跨區域搬遷),創造了東西部協作發展的嶄新模式。22年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實踐,為我國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范本和藍圖。因此,新聞輿論工作如何發揮作用,更好的服務于這一國家戰略,把扶貧理念變為扶貧成果,是一個重大命題,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搜集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報道重點案例;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調研了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福建廣電影視集團參與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報道的編采部門,與相關采編人員進行座談,就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聞輿論實踐及機制深入研究。從放眼國家扶貧戰略,遵循重大主題報道規律;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傳播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國聲音、中國故事;建立分析標準,以供給側發力提升重大新聞傳播效果;深化重大主題新聞合作機制,增強扶貧協作的影響力;建設項目運營平臺,發揮文化產業合作優勢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
|||||
社 會 效 果 |
本文為閩寧兩地新聞輿論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于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提供了實踐總結與理性思考。本文的基礎性調研報告因政治站位高、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獲得寧夏社科規劃項目資金重點支持和寧夏宣傳思想文化系統調研優秀成果獎。 |
|||||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
評審組專家一致認為,此論文站位扶貧攻堅重大主題,探討新聞輿論工作如何服務于這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戰略。通過閩寧兩地實地座談、考察、調研,對新聞內容、數量、質量進行分析,提出了實踐的路徑。論文跳出新聞輿論業務本身的研究層面,把新聞輿論工作與國家戰略、人民利益緊緊相連。政治站位高、指導性強,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