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
作品標題 |
鯢娃歸來 |
參評項目 |
新聞紀錄片(電視) |
字數/時長 |
0時36分49秒 |
語種 |
中文 |
作者 (主創人員) |
簡勝萍、陳鑫、鄒柯瑋、李欣陽、鐘晴、何宇興、孫琦 |
編輯 |
張敏、柳永軍、黎向農 |
原創單位 |
宜春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宜春市融媒體中心 |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
宜春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 |
刊播日期 |
2023-10-1920:30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選題背景 ????娃娃魚學名大鯢,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2022年,科研人員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首次發現大鯢野外自然種群,這是我國首個野外穩定繁殖的大鯢純種種群,確定為新物種——江西大鯢,引發全球生物界的關注。本片以此為背景,全景式展現了江西大鯢跨越億萬年的物種進化過程。 ????創作過程 ????制作團隊歷時一年半,深入靖安縣大鯢保護區,駐守在深山老林,進行實地拍攝。為了找尋野生大鯢,在人跡罕至的山谷中跋涉攀巖、溯溪夜觀,經歷了毒蛇侵犯、昆蟲叮咬、人員失聯等風險,克服了摔跤落水、器材損壞等困難,成功地捕捉到野生大鯢產卵、捕食等生動鮮活的水下生活鏡頭,很多畫面為首次展示。本片采用動畫、水下攝影、魚眼鏡頭、無人機拍攝等手法,采訪了權威專家、專業研究機構及研究人員,記錄了江西大鯢“野外求生”的有趣過程。 ????作品特色 ????這是我國唯一一部反映娃娃魚的紀錄片。本片以江西大鯢的發現和保護為主線,用多條敘事脈絡和擬人手法,呈現“有人、有鯢、有故事”的趣味科普影像。一些鏡頭為首次展示,屬珍貴畫面。 |
||
社會效果 |
????紀錄片呈現了我國在大鯢棲息地生態學、基礎生物學、繁殖生育學等諸多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為今后大鯢的科學研究提供了珍貴的、高質量的本地影像資料,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與認可。 ????紀錄片打開了一扇公眾了解江西大鯢的科普之窗,把江西大鯢從深山之中帶到了公眾視野。紀錄片的成功攝制,還促成了當地江西大鯢文化體驗中心的建設,擴大了江西大鯢的影響力,增進了外界對江西大鯢的認知。 ????紀錄片講述江西大鯢在中國生生不息的故事,有力證明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向世界勾勒出一幅“顯山露水”的中國生態文明圖景,為全球生態發展獻上了一份來自中國的“綠色報告”。 ????片中展現的自然之美、生物之美、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擦亮了美麗中國的江西樣板,唱響了“有一種生活叫靖安”。通過媒體傳播,喚起守護美好家園的強烈共識,也為本地文旅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該作品獲2023年度江西廣播電視獎一等獎、第三十一屆江西新聞獎一等獎。 |
||
初評評語 (推薦理由) |
????這是國內首部江西大鯢的紀錄片,通過通俗易懂的敘述,深入淺出地科普了江西大鯢的“前世今生”。以全景視角,反映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中國大地的生動實踐,展示了“長江十年禁漁”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為公眾提供了一個鮮活的影像讀本。具有紀實影像價值、科普傳播價值、人文情感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展現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為世界提供了瀕危動物保護的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