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朋友圈
——換個角度看李祖鄉村振興的“縮影”
“大俠”不是別人,正是鄉村創客領軍人物、金華市政協委員、李祖村運營團隊“CEO”金靖。
何以稱“大俠”?
無論面對的是領導,還是游客,金靖都愛這樣自我介紹:“李祖新農人金靖。”
“新農人是自己封的,還是誰定義的?”
“自己定義的,我就是新時代的農民。”
“哪個金?哪個靖?”
碰到有刨根問底的,金靖馬上脫口而出:“黃金的金,郭靖的靖。”
很多人馬上會會心一笑:“哦,大俠。”
“大俠”之名因此“出圈”。
“大俠”的朋友圈有美酒有咖啡有賢妻良母、親朋好友的溫馨、和美日常,更有激情有斗志有鄉村運營、創客團隊點亮鄉村的驚喜和自豪。今擷取片斷,窺一斑而見全豹。總書記在李祖村考察調研時指出,李祖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浙江“千萬工程”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正是一個又一個“大俠”們鄉村振興的實踐、城鄉融合的先行、增收致富的引領,“千萬工程”的豐碩果實才累累綻放在廣袤的浙江大地上。
我驕傲我是農創客
【朋友圈】11月22日凌晨1時33分
恭賀龔甜甜代表李祖村運營團隊再獲一獎!鄉村運營小伙伴們好不容易進趟省城,相聚甚歡。我驕傲我是農創客。
【圈里圈外】
龔甜甜是金靖李祖運營團隊成員,當天晚上在第七屆浙江省農村創業創新大賽頒獎儀式上,其代表李祖運營團隊參賽的《“眾創+文創”賦能鄉村振興》榮獲初創組二等獎。此前,龔甜甜已經代表李祖運營團隊,獲義烏市鄉賢助共富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
“今年9月20號,我們迎來了總書記考察,作為李祖的一名農創客,這是我最幸福最驕傲的一天!”龔甜甜在參賽中聲情并茂地說,“很多人會問,浙江那么多美麗鄉村,總書記為什么選了李祖?其實,李祖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山村了。一沒有山水,二沒有名人,三沒有產業,李祖村這個‘三無之地’能夠迎來嬗變,只因堅定不移跟著‘千萬工程’干。受益于‘千萬工程’,李祖也從昔日的‘水牛角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國聞名的‘美麗鄉村’。”
龔甜甜今年34歲,畢業于浙江工業大學新聞專業的她,沒有按部就班到媒體工作,2020年10月選擇來到李祖,當了李祖第一批創客鄉戀學堂的一名老師。去年9月底加入李祖運營團隊后,她感覺平臺更大了,施展的空間也更大了。“三年多,我實實在在感受到李祖的環境越來越美,人氣越來越旺。”龔甜甜慶幸“自己來對了”。
金靖和龔甜甜是校友,畢業于浙江工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很少有人知道,“大俠”小時候的夢想居然是“從事文字工作”。
“我喜歡看書,文學、歷史等,都愛看。光《紅樓夢》,我就看了20多遍。”金靖說,從道人峰茶業、“大陳小集”,到李祖村的運營,之所以游刃有余,很大的原因,就是受益于《紅樓夢》,“在局中,又不在局中”。
籌建“老車站·1970文創園”,打造義烏第一個“慢生活區”;組建“義烏美女會”玩轉“中國傳統八雅——琴棋書畫詩香花茶”,還有攝影、旗袍秀、走T臺等;“大陳小集”創意出圈……“大俠”頗能折騰,現在往回看,似乎每一步都在積蓄力量,噴薄而出。
2020年7月,經政府牽線,金靖以職業經理人身份進駐李祖村,負責整村運營和推廣。
“大俠”要使什么招,才能讓李祖煥發生機?早在接手父輩運營道人峰茶業時,金靖就走南闖北,不僅到過上海、南京、大連、廈門等國內各大城市,還出國到日本、新加坡等見過世面。在她看來,鄉村要想富起來,一定得想辦法讓年輕人回來,把產業搞起來。
說干就干,金靖帶領團隊,響應農創客的號召,積極呼吁年輕人返鄉創業。
一石激起千層浪……
總書記給予我莫大的鼓舞
【朋友圈】9月22日下午2時15分
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我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產業旺則鄉村興,總書記給予我莫大的鼓舞。奮力耕耘正當時,作為浙江省農創客代表,我也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圈里圈外】
發這條朋友圈時,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新媒體均已經推送了《習近平在浙江金華市考察調研》的新聞,李祖一夜之間全國聞名。
“大俠”因和總書記同框,更是在朋友圈贏得一片點贊。
金靖坦言:“國際貿易是老爸逼我去讀的。”她沒有想到,正得益于老爸當年的“逼”,才造就她今天的紅火事業。
很多人好奇:李祖村民怎么不姓李?相傳800年前,李姓族人居住在此,后由于方姓村民遷入和大量繁衍,李姓族人于明朝中期遷居浦江。方姓村民為紀念李姓族人,便還姓于李,取名為李祖村。
在金靖看來,李祖“李氏讓村,方氏感恩”的村名來源,以及“有禮的祖兒”村莊品牌的深厚文化積淀,以梨為形,以禮為魂,“不僅有傳統文化,還是很好的品德教育”。
山花梨是當地的特色水果,李祖通過“有禮的祖兒”實現三產融合:一產梨樹種植園,在后山開辟了300畝的土地,用于義烏山花梨種植;二產梨產品加工,不僅有農產品梨膏糖加工廠,還有梨香囊、梨娃娃、祖兒撥浪鼓等系列手作文創產品;三產“有禮研學”。
金靖始終銘記總書記在李祖考察調研時的殷殷囑托:“鄉村振興為年輕人提供了展現才華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為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鄉村振興潛力無限、大有可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李祖所吸引。
90后返鄉大學生方天寧兩年前放棄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從小生長的李祖,發動30多名村民編織竹籃等工藝品,可以為他們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
32歲的方志向皮膚曬得黝黑,從部隊退伍后在杭州做電商,記憶中的李祖老家“很破的一個村,所以一直在城里,很少回來”。去年回來后,方志向發現村莊變得和記憶中完全不一樣了。這一回來,再也沒有離開,他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回鄉創辦農場,生意興隆。
李祖村的吸引力驚人: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的李祖村,有200多名年輕創客入駐,一半以上是大學生。60個創客項目依村而設,錯落有致,處處是網紅打卡點,今年游客量已超30萬人,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5.2萬元。
“正因為有‘千萬工程’的‘筑巢’,我們才能‘引鳳’,吸引年輕人到鄉村來扎根,鄉村業態不斷豐富。”金靖信心滿滿地說,有了總書記的鼓舞,李祖對鄉村振興的未來更有信心了。
一起共富,一起打造向往的鄉村
【朋友圈】11月24日晚上8時24分
在李祖一起來共建共享共創我們的理想鄉村,一起共富,一起打造向往的鄉村。
【圈里圈外】
“大俠”也有柔情的一面。
11月17日,本報記者采寫的深度報道《李祖之變》在金華日報顯著版面刊發,當晚,金靖在朋友圈轉發該報道鏈接時吐露心聲:“李祖之變,應感謝黨和政府的引領打造,感謝村兩委班子的一任接著一任干,也同時感謝我們所有農創客的每一份努力共建。農創客們是命運共同體,事業共同體。抱團發展,合作共贏。”
四天前,11月13日,聯合國原秘書長潘基文到李祖考察,金靖和潘基文同框的照片,再次刷爆朋友圈。其中,“大俠”拿著“有禮的祖兒”梨娃娃,站在潘基文身后偷偷合影的照片,讓人看到了“大俠”少女心的嬌俏和調皮可愛。
廣為轉發的圍爐茶話,金靖透露完全是臨時起意。當天氣溫低,街道干部擔心冷,就在考察的第一站鄉戀書吧放了一個火爐,并備了些番薯、橘子。沒想到,潘基文看到烤番薯,非常高興:“哦,這個烤番薯,好多年沒看到了。”
于是,就有了圍爐茶話的“名場面”。
現場只有五把椅子,潘基文一行,加上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王健,只剩下一把椅子了,在場的人都在謙讓,潘基文發聲了:“Lady?first(女士優先)”。
能夠被聯合國原秘書長點名入座,“大俠”榮幸之至。
潘基文和同行的人各分吃了一個烤番薯、一個烤橘子,幽默地說:“剛好現在肚子餓了。”
對烤橘子,潘基文感覺很新鮮:“從來沒這么吃過。”
對烤番薯,潘基文再熟悉不過,現場還邊吃香噴噴的番薯,邊憶苦思甜:“這個也是幾十年第一次吃。那個時候沒有錢,上學的時候,地瓜當學費,看到這個,就想掉眼淚。”
金靖安慰道:“中國貧窮的時候,也是靠地瓜過來的。”
起身告別時,潘基文夸獎“非常好吃”,并彎腰用中文說了“謝謝”。
當天,很多游客認出了潘基文,潘基文一路都在熱情地和游客打招呼。茶歇品嘗的燉梨、金華特色糕點、茶點,讓潘基文一行恨不得“想留在這吃晚飯”。
李祖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大批志同道合的年輕創客紛紛“拎包入駐”,有人開咖啡店,有人開糖水鋪,有非遺研學空間,也有文創服飾、鄉村學堂、古法染坊、休閑農場等,這些新興業態組成的創客集群,讓“無中生有”的李祖創客產業成為浙江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
法國女婿來了。90后姑娘樓沙漠霜是李祖第一批創客,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服裝設計專業,2018年起看中李祖“足夠安靜”,改造老院子、辦染房、做衣物,創辦了一間“沙漠的染坊”布藝工作室,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她的先生是法國人,兩人在泰國旅游時一見鐘情,丈夫跟著她來到李祖,如今女兒都兩歲了,一家人很享受在李祖的詩意生活,“聽風、想雨、看云、待月、讀書、發呆、寫詩、作對”。
西班牙火腿來了。江西姑娘楊聰云在義烏做了20多年的生意,后轉戰杭州開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去年初為李祖吸引,來到李祖成為新創客。“我妹夫是西班牙人,妹妹和妹夫一直在義烏創業。我的直播間主營西班牙火腿和進口紅酒,去年銷售額近3000萬元。”楊聰云不但把直播間從省城移師李祖,還把家也安在了李祖,感慨“不但詩和遠方有了,煙火氣也有了,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原鄉人回來了,返鄉人回來了,新農人也回來了……
李祖就像“百變金剛”,村莊閑置的土地、老舊的民房等,都變成一個個共富項目,盤活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原來村口渾濁的小池塘,變成了小朋友喜歡的小頑國游樂項目;原來荒廢的土地,變成了“成年人過家家”的十畝時光共享營地;原來閑置的核酸采樣亭,變成了不忙農創客市集;原來破舊的道路整治提升在路邊建起了33個小木屋,變成村民家門口創業的“小木屋美食街”;原來的湖邊棧道,變成粉紅沙灘和網拍基地……
這就是人人向往的美麗鄉村,這“一池春水”將激活、帶領更多的農民一起攜手共富,一起打造一個又一個向往的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