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重機重見“光明”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永亮 張咪
通訊員 劉藝鋒
新研制的盾構機盾體直徑12.5米,仿若鋼鐵巨環,即將裝車交付。時下,株洲市淥口區灣塘工業園,株洲光明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加速恢復生產。自5月底重整計劃獲批以來,該公司新增訂單4000余萬元,今年產值有望達1.8億元。
光明重機重見“光明”。但誰會想到,一年多前,這家企業曾走到破產清算的邊緣。
1.9億元資產負債4.6億元
——明星企業債務纏身瀕臨破產
淥口區法院法官賴國清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份決定光明重機“生死”的案卷:2021年12月24日,淥口區法院召開光明重機第二次債權人會議,首次就光明重機破產重整方案進行表決。
“重整方案未能通過。如果第二次還通不過,就只能依法破產清算。”賴國清回憶。
一旦破產清算,光明重機將不復存在。
命懸一線之際,光明重機的“光輝歲月”被人們再次提及。
即便是工業企業扎堆的株洲,光明重機也是“光彩照人”。1988年,胡紅霞和其父親在株洲市石峰區租下一間30平方米平房作車間創業。經過20余年不懈努力,工廠從生產單一零部件到制造成臺套設備,產品出口日本、巴西,年產值最高達2億元。
高光時刻,光明重機獲得“株洲市非公有制經濟知名企業”稱號,胡紅霞被評為“株洲市十佳經濟人物”。
2008年,光明重機在株洲縣(現淥口區)購地200畝,新建生產基地。6年后,新基地全面建成,廠房7萬余平方米,為當時株洲最大單體廠房。
為拓展業務、提高產能,光明重機引進新技術,耗巨資采購了大批新設備。
然而,市場風云突變。2011年重工機械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光明重機業務量逐年下滑,呈現頹勢。2016年,因到期債務無法按時清償,一些債權人通過法律訴訟、堵門討債等方式維護自身權益。
胡紅霞極力挽回局面,但光明重機積重難返。法院查明,光明重機資產1.9億元,負債4.6億元,資債結構嚴重失衡、資不抵債。
2018年5月,光明重機向淥口區法院申請破產。
盡力救活有價值的企業
——多方施以援手,企業絕處逢生
轉機,出現在今年4月21日。
當天,光明重機第三次債權人會議召開,再次就光明重機重整方案進行表決。
最終,重整方案順利通過。
事隔一年多,光明重機為何“起死回生”?
光明重機的債權人多達280余戶,債權類型多樣,且權益沖突激烈。
其中,最大債權人為一家房地產公司,在破產清算案件辦理中,該房地產公司因涉黑,所享有的債權被法院確認為違法所得,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省財政廳下文將該筆債權劃歸淥口區政府。淥口區政府依法將該筆債權劃歸淥口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淥口經開區產業發展集團成為光明重機最大債權人,在重整方案表決中擁有一票否決權。
在一年多前的首次重整方案表決中,正是淥口經開區產業發展集團和部分債權人反對,方案才未獲得通過。
“我們要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參與首次重整方案表決的淥口經開區產業發展集團代表回憶。
救還是不救?怎么救?難題擺在了淥口區委、區政府面前。
經調查,光明重機產品優、質量好,行業競爭優勢突出,即便是債務纏身,年產值也有6000萬元左右。光明重機在業內口碑尚佳,對區域產業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此外,年納稅常年保持在1000萬元左右,可解決300余人就業。
“光明重機不是劣質資產,清算太可惜了。”“與其花大力氣招商引資,不如盡力救活有價值的企業。”光明重機重整案引起淥口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
淥口區重整工作專班先后與深圳金海集團、株洲市國投集團等商談引資解困事宜,并與各方債權人積極對接,分析利弊,爭取支持。
2021年9月,淥口區法院裁定對光明重機及其關聯公司從破產清算轉為破產重整。管理人組建10余人的專業團隊,協助企業洽談訂單,追回應收賬款1000余萬元。
在各方努力下,光明重機生產經營狀況持續好轉。今年4月第三次債權人會議召開時,光明重機賬戶留存金額2700萬元。有“政府背景”的淥口經開區產業發展集團代表舉手支持重整方案,重整方案高票通過。
光明重機終于渡過生死關。
“喘息”之后“破繭重生”
——光明重機破產重整案入選司法部典型案例
光明重機破產重整最棘手最核心的問題,是4.6億元巨額債務。
光明重機向淥口區法院申請破產時,法院測算發現,如果該公司資產清算,普通債權清償率不到5%。“也就是說,大部分債權人拿不到錢。”淥口區法院法官賴國清介紹。
經過反復驗算,再三權衡得失,淥口區政府同意淥口經開區產業發展集團采取留債方式,推進光明重機破產重整——分10年期限逐步清償淥口經開區產業發展集團的0.95億元債權。前5年分批清償2000萬元,后5年逐年清償剩余7500余萬元。
緊接著,分段比例清償、小額債權全額清償等多元償債方式在重整方案中采用,光明重機的普通債權清償率提高至44%。
到今年7月,100余名10萬元以下債權人全額拿到被拖欠多年的債款。
為更好地護航企業發展,管理人與淥口區法院、區政府商定,在全省首次創新引入信托計劃:光明重機及其關聯公司全部股權讓渡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以此作為信托財產,設立專項信托計劃。這意味著光明重機以未來經營效益逐步清償債務。
以時間換空間,光明重機獲得“喘息”機會。
管理人胡紅霞順勢而為,加強企業管理,調整生產組織形式,調度生產計劃節點,提高生產效率,加速資金周轉。
光明重機逆勢而上、穩步發展,去年實現產值1.5億元,納稅823萬元。
“5年內年產值做大到3億到5億元,10年內償清所有債務。”胡紅霞對實現重整方案目標充滿信心。
今年5月底,淥口區法院裁定批準光明重機重整計劃。光明重機“破繭重生”走出關鍵一步。
日前,司法部發布5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系列典型案例,光明重機破產重整案入選。
短評
為淥口區府院擔當精神點贊
孫振華
光明重機產品有市場、發展前景好,只因負債過重資金鏈斷裂陷入絕境。株洲市淥口區政府和區法院沒有簡單地將企業通過破產程序直接清算、關門了之,而是積極與債權人協商溝通,挽救企業,最大化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淥口區府院的擔當精神值得點贊。
如果直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地方政府與法院可省去很多麻煩。但這么一家內生動力強勁的民營制造企業一旦關門停產,結果并非“大吉”,失去的是源源不斷的稅收,數百名職工將丟掉飯碗。淥口區府院將麻煩攬到身上,制定具有可執行性的重整計劃,保住了一家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
值得肯定的是,救活光明重機,淥口區完全遵循的是市場原則與法治精神。區政府沒有大包大攬,只是依法作出重整決策,沒有也不可能給企業注入財政資金,更沒有找銀行給企業注資,而是通過法院指定專業的管理團隊監管企業,以資產信托的方式直接融資,某種程度上相當于“債轉股”,既為企業融了資,又沒有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對最大的債權人,達成分年逐步償債協議。這些做法,實現了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經濟效果的有機統一。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指出,對陷入財務困境但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適用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程序。應該說,淥口區府院的做法,就是對中央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
危困企業并非劣質資產,幫助危困企業渡過難關,讓更多暫時陷入困境的企業活下來,需要更多這種像淥口區府院的擔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