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標題 |
文物里的北京 |
參評項目 |
系列報道(廣播) |
字數/時長 |
0時27分56秒 |
語種 |
中文 |
作者(主創人員) |
集體 |
編輯 |
李哲勇、吳勇、梁和芝 |
原創單位 |
北京廣播電視臺 |
發布端/帳號/媒體名稱 |
北京廣播電視臺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FM103.9北京交通廣播《躍動的坐標》 |
刊播日期 |
2023-04-25到2023-12-26 |
作品簡介(采編過程) |
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和“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71集融媒系列報道《文物里的北京》通過60余件代表文物,深入古跡現場,求證專家,制作廣播紀錄片,全方位解讀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展現“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同時產出圖文、獨家VR全景視頻、短視頻等,生動詮釋習近平文化思想。 鮮活敘事將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形象化”。節目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帶領受眾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出發,進西周、過秦漢,穿行各個朝代至新中國成立。通過西晉的一把骨尺講述秦統一度量衡后標準的“變”與“不變”,通過華芳墓墓志講述千年前與世界文明的繁華往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躍然眼前;強大的陣容讓“金名片”“亮”起來。節目匯集50多位專家與文博工作者的科普精華,深入遺址,采訪極少公開的珍貴文物,為受眾打開一扇親近傳統文化的大門,擦亮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先進的技術讓文物“活”起來。節目采用3D虛擬技術實現文物在手機里“把玩“使用VR全景視頻360度展現文物的立體外貌,適應不同平臺和受眾的傳播需求。 |
||
社會效果 |
《文物里的北京》系列報道獲得公眾、傳媒業界、文物界和出版界的廣泛好評。從公眾反響看,此系列報道同步在微博設置#文物里的北京#和#pick你身邊的北京古跡#兩個主話題及下設分話題,每周與廣播同步發布內容推送,截至2023年12月31日,總閱讀量達到1.823億,登上全國要聞榜,52次上榜同城熱搜。固定首播平臺收聽率從4.13%上漲到5.26%,市場占有率從40.34%上漲到44.85%。從傳媒業內看,該系列報道獲得中央網信辦組織評選的2023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在國家廣電總局2023年“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重點項目評審中脫穎而出,全國獲此殊榮的廣播作品僅有12件。同時,該系列報道入選北京市網絡視聽發展基金扶持項目。文物界對此作品亦做出積極評價。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北京文博”連續轉載此系列,并將此列入盤點2023年北京市文物局全年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獻出版部門也對此系列報道表達了出版的意愿。 |
||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 |
《文物里的北京》以文物為載體,全方位解讀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解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因密碼。71集的大體量,從人類起源講起,說北京又不止說北京,把參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野放大至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具有強烈的縱深感和厚重感。 通篇制作體現出嚴謹的專業態度、精良的制作水平和鮮活的表達方式。作品產出有音頻、圖文、獨家VR全景視頻、短視頻組合,能夠適應不同平臺和受眾的傳播需求,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拉近文物與大眾距離,更有利于當代年青人深刻領會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對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講好中國故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
||
作者(主創人員) |
李秀磊、李哲勇、邊江、郭士熒、吳勇、姚博、孟洋、劉甜甜、李言、左天馳、張欣、張雅佼、劉燕錦、章維、唐思萌、高嘉陽、劉卓、孫暢、趙亮、戴蔚然、臧軼潔、邸帥穎、吳思、許寶丹、才濤、靳橋、郭煒、梁和芝、魯春艷、劉晶、楊苗、紀佩佩、張天軍、胡欣、李漣臣、張月嬌、于浩、牛琦、鄭樂欣、郭凡、郝俊杰、張程、王燁、李倩、張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