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同志事跡材料
邵晶,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后進入北京廣播電視臺。26年奮戰新聞一線。從13年基層記者干起,后擔任衛視中心、科教中心主任。
她本人13次獲國家級新聞大獎,11次獲中國新聞獎,6次中國新聞獎一等獎,3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獲中國廣播電視大獎。16次獲北京新聞獎,其中11次一等獎。以筆底波瀾緊扣時代脈搏,創辦中國新聞行業眾多著名品牌。《生命緣》《向前一步》《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局處長走流程》等“現象級”節目,開辟新時代民生新聞與輿論監督報道的風氣之先。新冠、抗洪無懼生死,鍛造出一支新聞鐵軍。《向前一步》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和北京模范集體;《生命緣》獲“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是全國唯一入選紀錄片團隊;她被評為“北京市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和“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
她名字中有一個“晶”字,三個太陽,熱辣滾燙,注定她報道新聞故事溫暖人心的使命、注定她深入新聞現場忘我燃燒的斗志,注定她對待新聞事業炙熱如火的情懷。?三個“日”,是火、是燃、是情。
對人民炙熱如“火”:主創作品六次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火”,是將自己生命26年如火深燃一線。13年基層記者,新聞就是命令,懷孕9個月仍戰斗在721特大暴雨一線。做中心主任時始終堅持在一線采訪,九級大風、狂風暴雨從不退卻。
“火”,是她對百姓樸素炙熱的深情,是時代之問、人民之呼、百姓之盼。人民是她新聞作品永遠的主角。
“火”,是煉就火眼金睛的新聞洞察力,輿情起伏需要馭波蹈浪和思想引領。2014年,醫患矛盾成為社會焦點。她直面輿情,自己孩子剛過半歲,就擔任制片人,帶領5位剛生完寶寶的“媽媽記者團”,創辦全國首檔醫療紀實節目《生命緣》。放棄高大上的人物“表揚稿”,第一次敢于報道手術失敗的患者死亡案例,患者家屬理解了24小時醫生不眠不休的手術艱辛和重癥醫學的局限,在全社會重塑醫患互信的力量。她帶領“媽媽記者團”日夜蹲守急診室拍攝,自己的寶寶就睡在急診室旁。開播首年即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
“火”是緊扣人民對生命健康休戚關注的新聞敏感。《生命緣》開創八年四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奇跡。2015年,她關注兒童器官捐獻缺失,帶動北京器官捐獻明顯提升,第二次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20年,她組織團隊在疫情剛爆發吞噬生命之際挺進北京和武漢ICU,用百篇來自武漢和北京的紀錄片,三度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21年,她以百年協和的獨特視角在眾多建黨百年報道中耳目一新,第四次折桂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火”,是將滿腔熱血化作妙筆,為弱勢疾苦奔走,字字切中時弊。近年,困在系統里的外賣小哥備受關注。她首創“局處長換位真體驗”新聞樣態,讓手握實權的管理者在聚光燈下感受民生疾苦,推出融媒報道《北京一處級干部當外賣小哥:12小時僅賺41元》,迅速收獲了7600多萬的視頻點擊量,微博話題閱讀超過8億次,并直接促成兩大外賣平臺逐步取消對外賣小哥的超時處罰。
對“守正創新”燃智如火:做“現象級”新聞
面對習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之問,北京著力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身為首都記者,她牢記總書記囑托,主動思考,創辦全國首檔基層治理現代化節目《向前一步》,欄目兩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欄目開創媒體深度參與基層治理先河,被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蔡奇同志稱為“電視版接訴即辦”,批示“節目辦得好,一把尺子量到底”。
作為《向前一步》創始人,她在全國首次提出“媒體治理”和“建設型輿論監督報道”的新聞理念,成為中國新聞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節目,開創多個第一。
第一個在北京市長調度會上將《向前一步》作為撬動超大城市治理重要抓手的欄目,連續五年寫入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
第一次在新聞節目中引入模式化創新,《向前一步》抉擇時的跨線環節,成為不可復制的獨家標志。
第一個被全國多個基層部門當作學習材料,多位省市一把手要求本地開辦同類節目。
在創新中,她始終把提高作品的政治高度、文化內涵、社會效益、藝術價值作為追求,持續打造國際傳播和融媒報道樣態“第一次”。
她和團隊首創《習近平總書記的書單》節目,創新宣傳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國際傳播新視角。跟隨總書記閱讀之路,邀請中外學者,傾情講述總書記領袖形象和人格魅力。理論變得鮮活,觀點更顯多元,文明越發璀璨,話題閱讀量達到5.15億。
她首創獨特的融媒傳播“三做法”。一是做寬渠道,在北京“23·7特大暴雨”中,通過實時連線、實時云圖、路況,創新融媒直播新形態。二是做新流程,堅持“一次采訪、分類制作、多屏分發”,從后臺數據反哺選題策劃。三是做強影響,擔任衛視中心主任期間,北京衛視新媒體矩陣總粉絲數量1.2億;《生命緣》總粉絲量突破1200萬。
對事業深情如“火”:拼命苦干,永不言棄
理想是奮斗的發動機?熱愛是苦干的加油站。她堅守一生向往的新聞事業26年,說的最多的字卻是“不”。
“不”,是不放棄每個采訪的新聞執念。做一線記者13年,她為探尋暴雨時立交橋的通行安全,將身體浸泡在水中丈量水深;她為探尋真相,和民警千里追兇。13年里,連續多年在新聞中心獲得發稿和好稿第一名,月采制100多篇電視報道。同事們戲稱:如果在發稿系統輸入“邵晶”查詢發稿量,數據量太大,電腦都宕機了。
“不”,是帶領新聞鐵軍,生死不懼。新冠疫情剛爆發時,她頂住巨大壓力,派遣22位記者深入生死一線,距離重癥病人不足一米,很多鏡頭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換。她每天都在機房一邊徹夜編片,一邊等待著大家平安的電話,不接到最后一個電話絕不離開,她經常強忍淚水鼓勵那些被她視為兄弟姐妹的戰友們。蔡奇同志曾批示:“生命緣團隊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意志、執著、堅守和犧牲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不”,是不放棄每塊“硬骨頭”。《向前一步》里很多是近十年解決不了的“最難題”。她和團隊為尊重民意,一天敲開600戶居民家門;9個月說服14個部門現場辦公,解決小區之間9年未解的路權之爭等等。她對人民充滿感情,才做出了有靈魂的作品。
她忠誠如火,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她溫暖如火,堅持做正確導向的引領者,給困惑者方向、讓彷徨者堅強、予軟弱者力量、為逆行者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