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斌同志事跡材料
孫承斌同志現任新華社總編室主任。他長期奮戰在新聞宣傳一線,采寫、策劃了一大批產生廣泛影響的新聞報道,曾獲“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稱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表彰;是“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直機關十大杰出青年”“中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新華社十佳記者”,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是黨的二十大代表。
1.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創新精神,用心用情統籌組織新華社“第一報道”
孫承斌兼任新華社第一工作室主任,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社領導指揮下,具體統籌組織實施全社涉習近平總書記相關報道,切實把“兩個確立”的政治共識轉化為“兩個維護”的行動自覺。近年來,在第一工作室統籌下,全社推出《諾言》《大國抉擇》等一批精品力作和數百個傳播量過億的融合產品,新華社“第一報道”實現突破性提升。
孫承斌推動打造“第一觀察”“第1視點”“學習進行時”等專欄,形成新華社“第一報道”傳播矩陣。他策劃創設“學習快評”,融文、圖、視頻于一體,第一時間對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進行解讀,《感悟總書記“終生的信念”》等稿件形成刷屏之效。
每次總書記考察、出訪等重要活動,孫承斌都牽頭成立報道專班,精心組織、全程盯守。他牽頭策劃的微紀錄片《傾聽》,深情講述總書記深入群眾、心系人民的感人故事,平實細膩、直抵人心,成為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爆款作品;微視頻《春到武漢城》,深情記錄總書記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親臨武漢的感人場景,取得良好傳播效果;創意微政論片《真理之光》以傳神意象、精美呈現,展現總書記思想的真理力量,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近鏡頭?溫暖的瞬間》選取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經典瞬間,以“文字+海報+照片+音頻”融合呈現,連續多天成為網上傳播熱點,獲新華社社長總編輯獎。
2.采寫一大批新聞佳作,26次獲中國新聞獎
孫承斌多年隨行采訪中央領導同志活動,采訪報道多屆黨代會、全國兩會和抗震救災、國慶閱兵、香港澳門回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采寫了《為了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傳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之火——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等一大批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作品。他采寫的北京奧運會開幕消息,創新重大時政新聞寫作;《永恒的瞬間》《中國曙光》等入選《通訊名作100篇》《新華通訊社90年90篇精品選》等,多篇作品收入多種教輔材料;采寫、編輯的作品,26次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5次、一等獎12次。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他牽頭采寫重磅評論《向著更加壯闊的航程——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立意深遠、大氣磅礴、文采飛揚,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他執筆采寫的《堅定沉著戰狂瀾》,全景式反映中國人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歷史進程,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他參與策劃、制作的微視頻《領航》,生動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新時代的壯麗畫卷,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3.組織策劃黨的二十大等眾多重大報道,推動創設高端評論欄目“鐘華論”
在社領導指揮下,孫承斌牽頭組織策劃新華社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歷年全國兩會等一系列重大報道和主題宣傳。他具體組織新華社建黨百年報道,從2021年開年推出創意互動產品《送你一張船票》,到各個重要節點次第推出共20組特別策劃,形成逐波遞進、高熱綿延傳播態勢,整體報道獲新華社黨組嘉獎。他連續兩年組織策劃“新時代中國調研行”,推動全社采編人員深入踐行“四力”,推出一批來自基層一線的鮮活報道。
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他協助社領導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統籌調度采編力量,策劃推出《“手”衛人民》《人民戰“疫”》等一批在網上廣泛傳播的融媒體產品。他組織采寫的消息《從“暫?!钡健爸貑ⅰ保何錆h解除離漢通道管控》,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孫承斌還和同事一道,策劃創設新華社高端評論專欄“鐘華論”,參與選題設計、稿件審改,已推出的30多篇報道平均采用近2000家,《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編入全國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
4.銳意改革創新,在融合發展、國際傳播領域開拓奮進
孫承斌積極推進融合發展,參與策劃、制作的微電影《新中國密碼》,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微動畫片《真理永恒》,獲中國國際動漫節組委會特別推薦獎。他策劃施行報道創意“揭榜掛帥”機制,持續推出創意獨到產品,有效激發采編人員創新活力。他協助社領導健全全媒體生產傳播體系,推動打造“新華網紅”,組織快視頻“新華社消息”等拳頭產品,不斷拓展新華社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力影響力。
孫承斌積極投身國際傳播,參與策劃、審改的對外人物特稿《改革家習近平》等在海外產生廣泛影響;《勞動者習近平》獲新華社報道最高獎精品報道獎;多語種微紀錄片《戰貧之路》,海外瀏覽量3000多萬,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新華社智庫報告《中國減貧學》《改變中國的“第二個結合”》等獲得國際智庫界和海外輿論場熱烈反響。“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之際,他組織策劃“一帶一路·零距離”內外聯動報道,調動50多個海內外分社、近600人次力量,行程近16萬公里,歷時3個多月,推出300篇多語種以小見大的生動報道,海媒平臺瀏覽量超過5000萬。
5.作風過硬,精益求精,編審一批精品力作
孫承斌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注重踐行“四力”。剛參加工作不久,他頂著酷暑、歷時半個多月,深入調研我國第一條引入外資的金華至溫州鐵路建設。在香港分社期間,他深入公屋、菜場、警署采訪,推出“香江人物剪影”報道。汶川地震發生后,他多次趕赴災區采訪,采寫的《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一月全景紀錄》,受到媒體用戶和社會各界好評。江蘇響水化工企業爆炸后,他連夜趕赴現場,不顧毒氣、濁液深入一線,組織采寫一批產生廣泛影響的報道。
孫承斌長年堅守在終審發稿人崗位,極端負責、任勞任怨,重大報道直接上手、夜以繼日,常年承擔重要報道終審把關,做到了絕對可靠。他對每一篇稿件都精編細審、傾心潤色,精心修改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告別絕對貧困》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多篇通訊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一等獎。他全程參與創意微電影《望北斗》的策劃、制作,產品推出當天凌晨還在打磨修改。這部產品體現了內容、技術、美學的有機融合,成為新華社建黨百年報道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