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征同志事跡材料
閆征,現任天津津云新媒體集團視頻中心副主任、全媒體記者。從事新聞工作15年來,她與中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同頻共振,從網絡主持人到全媒體記者,用指尖和鏡頭記錄時代變遷,創作了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現象級新聞產品。她曾8次獲中國新聞獎,其中一等獎3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3次。中國記協第十屆理事會特邀理事,2020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2021年與所在團隊一起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全國工人先鋒號”。
挑戰者的腳步:擁抱變革,勇闖融媒新天地
2009年,閆征邁入新聞行業成為北方網的主持人。從那時起,網友們記住了一個網名叫“明朗”的姑娘。明心向善,朗目潤情,以愛的名義織就清朗的網絡,用情的志向照亮夢想的征程!從事新聞工作以來,她憑借細致的觀察能力,敏銳的新聞嗅覺,采訪了大量優秀的新聞作品。她主持的網絡訪談《公仆“趕考”記》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參與創作的《“當代魯班”的中國夢》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讓大山深入的夢想啟航》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2018年,天津海河傳媒中心成立,讓來自報紙、廣播、電視、網站、攜帶著不同新聞基因的媒體人走到了一起。主力軍進入主戰場,融各家之長、匯眾人之力、合網絡思維、建設全媒體,釋放出巨大的新聞生產力。閆征感到:盡管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使命、職責沒有變,但新聞生產樣式卻變得多元多樣。于是,她做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跳出主持人的舒適圈,成為一名全媒體記者。隨后的6年時間,她先后5次榮獲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的各類獎項。
記錄者的筆觸:踐行“四力”,用情抒寫新時代
閆征深知做出有溫度、有思想、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發出有震撼、有啟迪、有影響的空谷足音,才能無愧于新聞記者的稱謂,也才能詮釋好“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時代內涵。
2018年,她與團隊負重百余斤設備,用“飛機+汽車+徒步”的方式,走進甘肅隴南大寨村,拍攝作品《臊子書記》,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短視頻新聞一等獎。這是中國新聞獎增設媒體融合獎項后,由地方新媒體集團首次摘得的桂冠。在頒獎報告會上,閆征作為全國7位發言人之一匯報了作品的創作歷程和天津媒體融合經驗。
新聞的力量不僅在于記錄,用直播帶貨的方式,讓貧困地區的產品走向市場,讓新聞成為脫貧攻堅的助力器,這是屬于新聞人的自豪。閆征與團隊一起策劃《新聞扶貧,我們在一起》、《老鄉別急,我們幫你》等系列公益活動。“相聲味兒、家宴范兒、云連麥”,將移動時代新玩法匯集一起,制作105篇報道,全網總點擊量突破4300萬。11場直播帶貨活動累計成交額達5180余萬元,展現出新聞扶貧活動“連點成面”的傳播力量。活動入選中國記協2019、2020年“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老鄉別急,我們幫你》獲廣電總局“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用主流媒體的價值擔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振了信心,將正能量精品傳遞給億萬受眾。
她還帶領團隊走進甘肅、湖南等9省,制作30余部反映中國鄉村振興的幸福故事。《奔跑的蝸牛》、《回鄉人》等近10部作品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央視新聞頻道等刊播。慶祝建黨百年華誕:大型MV《江山如畫》展現了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2021年12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頭版文章為作品點贊。
2020年初,一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采訪身處武漢抗疫的張伯禮院士,被看成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閆征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采訪了10位張伯禮的“身邊人”,以5張刷屏網絡的照片為切口,在“困難模式”下完成“淚點故事”。《無膽英雄張伯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重要時刻,記者不僅沒有缺席,更通過細節彰顯榜樣力量。
守創者的探索:堅守理想,創新表達新方式
融媒體時代,閆征是一位執著的守創者,秉持著新聞理想的燭火,用創新的筆觸,書寫著中國故事的絢麗篇章。
2019年,她接到任務為“時代楷模”創作一部融媒體作品,她大膽提出用rap的形式制作音樂故事。作品《向夢想出發》得到中央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不僅在全國30多家省級衛視播出,在B站、全民K歌等新媒體平臺更有著超乎意料的傳播效果,全網點擊量突破?4 億次。融合創新的表達,讓青年網友熱血澎湃、記憶深刻。
2021年,為紀念“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閆征與團隊以“手繪長圖+H5互動+短視頻”的媒體融合創意形式策劃推出作品《稻子熟了》,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利用新媒體技術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和傳播力,讓受眾在互動參與中感受新聞的深度與溫度,是對內容、形式、技術完美融合的一次積極探索。
閆征也是媒體技術創新的積極倡導者與實踐者。在她的帶領下,團隊不斷探索新媒體技術與新聞內容的深度融合,虛擬主播“云小朵”的問世,為新聞報道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靈動。運用目前最先進的“虛幻引擎”技術推出創意XR短視頻《桃源仙境》,讓博物館的傳世文物真正“活”起來。全國兩會期間,利用AI、AR、MR等技術,推出《春AI大地》《“拼”出新圖景》《云瞰京津冀》等爆款作品,成為兩會期間科技賦能傳媒、提升傳播效能的鮮活例證。
瞭望者的視角:講好故事,傳播時代新風貌
閆征始終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作為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她曾兩次參加中宣部“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分獲優勝及優秀選手稱號,三次代表天津參加全國巡講。
在做好對內傳播的基礎上,努力將中國聲音更好地傳播到海外。《科學的中醫藥》以外國人的視角講述張伯禮及中醫藥抗疫的故事,全球總點擊量達到1002萬,包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德新社等在內的155家海外主流媒體刊發;《我和我的家鄉@最美鄉愁》大型融媒體報道,邀請外國留學生走進中國農村感受鄉村振興,一份手繪畫報通過《天津日報》特刊的形式發行,利用津云AR掃描技術實現了將短視頻躍然紙上。近30家海外華文媒體轉載,成為國際了解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榮獲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從網絡媒體的先行者到融媒體時代的領航員,閆征始終堅持新聞理想,用最貼近人心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她的實踐也充分證明,媒體融合發展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融合,更是內容、人才、資源的全面整合,是新聞理念與時代精神的深度融合。她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讓真實而動人的中國故事,成為照亮時代前行的溫暖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