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出圈”,“小屏”挑大梁
摘要:圍繞建黨百年、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等重大主題報道,各省級黨報主動設置議題,拓展媒體“朋友圈”,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從聯動破題到攜手“出圈”,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創優質全媒體產品,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地方媒體省級黨報主題報道聯動發聲
胡信松 孟姣燕
重大主題報道是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重要決策,分專題、分領域開展的集中深入的宣傳報道,時間長、容量大,注重聲勢和規模,是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主流媒體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黨和國家重大會議活動等,精心策劃重大主題宣傳,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發揮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各地媒體主動策劃、互聯互通,圍繞建黨百年、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等重大主題報道,主動設置議題,積極拓展媒體“朋友圈”,不斷創新報道方式,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從破題到“出圈”,積極壯大主流輿論,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從獨唱到互聯,主動設置議題
2023年媒體融合持續向縱深推進,各省級黨報以“全國視野,地方特色”為總基調展開策劃,銳意創新、全媒發力,攜手提升報道的廣度和深度。今年全國兩會,各省級黨報突出移動優先,聚合技術手段,聯動省內外,精心策劃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創優質全媒體產品,手機“小屏”在主流輿論場勇挑大梁。
湖南日報推出“省級黨報朋友圈”專欄,聯動22家兄弟省級黨報及客戶端,圍繞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倡議、文旅融合等主題,推出系列融媒體報道,展示湖南形象、放大兩會聲量,全網閱讀量超1.8億。其中,聯合浙江、貴州、四川等兄弟省份媒體推出的《一片“葉子”的旅程》融媒體報道,講述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溫暖關懷的“白葉一號”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同步推出手繪動圖產品,讓受眾沉浸式體驗一片“葉子”的所見所聞,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話題總閱讀量超3500萬。
大眾日報聯合河北日報、河南日報等,策劃推出《黨媒聯動|一省一首歌,鄉村振興串燒MV》,記者出鏡演唱各省民歌,配以各地鄉村美景,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大眾日報聯動黃河沿線各省級黨報,策劃黃河“接力賽”活動,設計9張創意海報,展現沿黃河各省份高質量發展亮點和秀美風光,組成九宮格海報,并制作相關視頻產品。
重大主題宣傳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前策劃,明確宣傳方向和重點,策劃伊始就要確立大格局、高標準。2022年10月,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湖南日報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長征精神”“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等重大主題和國家戰略,與多家省級黨報黨端開展聯動報道,推出《初心輝映紅飄帶?接續奮斗新征程》《大江奔流共發展 一衣帶水話保護》等重磅稿件,收獲良好社會反響。
2023年4月,新華日報社聯合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黃河流域省級黨報及新聞客戶端媒體代表齊聚江蘇,開啟“與江共生‘綠’滿新征程——長江經濟帶及黃河流域省級黨報全媒體行”,10多家主流媒體聯動發力,組織采編團隊奔赴沿江各地,看美麗岸線、進工廠企業、去科研機構,探尋當地的核心產業、主導產業、未來產業,領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畫卷”。報道通過鮮活的新聞故事、生動的新媒體作品,在各省級黨報及新聞客戶端上聯動傳播,全方位展現了沿江干部群眾奮力推進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新作為。
2022年9月,內蒙古日報社牽頭組織萬里茶道沿線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份的省級黨報,聯合打造“古今萬里茶道”全媒體聯動傳播活動,共設置開篇、故事篇、發展篇、形象篇、對話篇、尾篇等6個篇章。全程重磅推出9個故事、9篇深度文章、專家解讀聯版及一系列新媒體產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現萬里茶道的前世今生。
從報端到深融,創新報道方式
科技創新不斷推進媒體變革,數字化、視頻化、智能化逐漸成為媒體內容生產的方向,各種新技術的交互融合,也在推動傳播手段的創新。各媒體強化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創新內容生產傳播方式,綜合運用AI訪談、網上展覽館、電子相冊、數據等形態,提升融媒傳播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南日報社同浙江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推出“AI兩會: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南探索”欄目,打造數字主持人“小楠”,綜合運用綠幕拍攝、摳像合成、屏中屏、視頻連線等技術手段,為兩會報道注入科技“創新力”。
湖南日報社還聯合湖南大學制作《青聲說兩會》系列短視頻,邀請高校大學生對話留學生推出《青春對談》系列視頻;聯合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出《小鎮新青年·我來讀報告》主題短視頻,以青春視角,看奮進湖南激揚中國,登上人民日報客戶端兩會熱文排行榜;3D微動漫《叮咚!你的“幸福驛站”上新了》,運用3D動漫電影方式,通過百姓收取幸福快遞的情節,傳遞民生好消息。
全媒體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升級和智能終端設備的大量普及,受眾從報紙、廣播、電視轉換到PC端和移動端,形成了新的信息接收趨勢。一個能“出圈”的新聞產品,必須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并舉。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好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志愿服務保障和支持,不斷發展壯大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
為此,湖南日報社策劃推出《追“鋒”少年》大型全媒體報道,組織雷鋒家鄉望城“雷小鋒”中隊的7名少先隊員跨越2000多公里,追尋雷鋒足跡,感悟雷鋒精神,續寫新時代的“雷小鋒”故事,推出系列Vlog《追“鋒”記》和3集微紀錄片《追“鋒”少年》,以“2個整版圖片+文字報道”,多側面、多角度、多形式報道,多介質傳播,在廣大青少年中營造學雷鋒、做先鋒的濃厚氛圍。
長沙望城是雷鋒的故鄉,是他樹立初心理想的地方;遼寧撫順是雷鋒的第二故鄉,是他經受淬煉成長的地方。兩地因雷鋒而結緣。這次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既是兩地追“鋒”少年的雙向奔赴,也是兩省媒體追“鋒”的雙向奔赴。
2月23日,湖南日報社采訪團率領追“鋒”少年在撫順開啟追“鋒”之旅,遼寧日報90后記者組成的采訪團隊也在同一天到達長沙。來到湖南,遼寧日報新媒體記者說:“我們把雷鋒的前半段故事續上了”“以前在課本里看到、讀到的少年雷鋒成長故事,在長沙、在望城都變得鮮活了起來。”來到遼寧,湖南日報記者感慨:“越了解雷鋒,越感到他的偉大,雖然雷鋒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兩省黨媒同步報道追“鋒”活動,在湖南和遼寧掀起了一場追“鋒”熱潮。《追“鋒”少年》全網總點擊量達1.7億,社會反響熱烈,尤其在廣大中小學生中產生了廣泛影響。
從破題到“出圈”,壯大主流輿論
移動互聯網時代,提升媒體產品在全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地方媒體必須重點發力的方向。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一盤棋”的背景下,聚焦熱點話題,聯動兄弟省級媒體進行互動,是將傳統精品欄目從報端延展到“指尖”、提升影響力的有效手段。
2023年4月,第十二屆丁玲文學獎頒獎活動在湖南常德舉行,來自全國的100多名嘉賓參加活動。丁玲文學獎評選是湖南文化界的一項重要活動,更是全國文學界的盛會。湖南日報社通過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統籌自有平臺和外部平臺,聯動省內外,合力策劃融媒體傳播,擴大頒獎活動的影響力。
湖南日報提前與省內乃至全國文學界有影響力的文學大咖、獲獎作家進行深入溝通,策劃推出《文學大咖談“丁玲”》《獲獎者談“丁玲”》等11個系列短視頻作品,為頒獎活動預熱造勢。新湖南客戶端推出的報道同步推送給新浪微博、抖音、今日頭條、湖南微政務等第三方平臺。頒獎典禮現場直播,通過新湖南客戶端與紅網、常德融媒、常德全媒聯動直播,累計280多萬網民觀看直播。福建東南網、哈爾濱新聞網、鳳凰網等聯動報道,網民紛紛在新湖南客戶端評論留言。
媒體聯動探索出了一種媒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地域限制,有效擴大了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
湖南益陽清溪村和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是湘籍著名作家周立波小說《山鄉巨變》和《暴風驟雨》的創作原型村。清溪村因而有“山鄉巨變第一村”之稱,元寶村則被譽為“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周立波與他的作品,為這兩個相隔幾千里的村莊,注入了共同的紅色文化元素和發展的精神資源,也給這兩個村莊牽起了一條親情“紅線”。2008年,周立波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辦,兩村相互“走了一回親”,元寶村老支書張寶金就是當年到訪周立波故里的代表之一。
2022年1月,清溪村黨總支書記賀志昂遠赴東北,完成一樁多年的心愿。湖南日報與黑龍江日報聯合策劃,經過深入采訪,推出文圖報道《跨越2800余公里的“擁抱”——湖南清溪村與黑龍江元寶村“走親”記》及滾動播出的7條輕量化短視頻,除在湖南和黑龍江兩省主流媒體發布外,還引起了部分央媒和其他省級主流媒體以及商業平臺關注。這組以“親情”貫穿始終,時效強、含義深、表達實的報道,由于題材好、策劃新、形式活,激發起讀者傳承紅色文化的熱忱,獲得傳播實效。湖南省委主要領導給予高度評價:“文章情真意切,五千里走親、擁抱,走出了山鄉巨變的新時代風采,抱出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豪情。”這組報道首篇稿件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首頁推薦,12小時內點擊點贊量就超過70萬;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央視網等數十家新媒體同步轉發,總點擊量逾1200萬。當天還有12家省級黨報新媒體轉發上述文圖報道及視頻,總點擊量達670萬。這些數據說明,只要把準時代脈搏、真正回應現實之問,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就能做得出新出彩,傳遍五湖四海、進入千家萬戶。
(作者胡信松系湖南日報社宣管辦主任,孟姣燕系該報社經濟頻道記者)
責任編輯:陳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