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浙江“藍色循環”項目榮獲“地球衛士獎” |
參評項目 |
消息(報紙) |
字數/時長 |
988字 |
語種 |
中文 |
作者 (主創人員) |
胡靜漪、吉文磊 |
編輯 |
裘一佼、李鶴琳 |
原創單位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浙江日報 |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
《浙江日報》頭版 |
刊播日期 |
2023-10-31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2023年10月30日,源自浙江基層的環保首創——“藍色循環”項目,獲得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這是我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性事件,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中國力量。 目前,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約有7500萬噸至1.99億噸,因收集難度大、處置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一直是全球性環保難題。2023年5月,記者在基層采訪了解到“藍色循環”這一環保項目時,意識到這或將為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提供有效方法,于是對此進行持續跟蹤。10月初得知該項目正在申報聯合國環保領域獎項,記者對項目進行了細致采訪。獲獎當日在聯合國官網確認消息后,記者再次到首創地臺州,采訪海洋塑料回收的漁民、負責運營的企業經理,并向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求證有關情況,重點抓住市場化收集和技術創新再生利用兩個最關鍵環節,突出該項目在世界環保領域的推廣價值,展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要萌發地浙江接續奮進的新成果。 稿件于獲獎當日首發在潮新聞客戶端,除文字報道外,還加入了豐富的新聞背景,比如實地拍攝“藍色循環”項目的新聞視頻、項目圖片、“地球衛士獎”背景信息等,次日稿件發布在《浙江日報》頭版,多方面豐富報道渠道和維度。 |
||
社會效果 |
這篇第一時間發布的獨家報道在業界得到廣泛贊譽,人民網等多家央媒、學習強國總平臺、多家沿海省市主流媒體轉載,24小時內全網總傳播量達到591.7萬。繼“千萬工程”“螞蟻森林”,浙江再獲“地球衛士獎”令人振奮,激發起浙江上下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決心。消息刊發后第二天,浙江省召開“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情況新聞發布會,計劃將這一模式向全國十余個沿海省及直轄市推廣。 |
||
初評評語 (推薦理由) |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該報道展示了浙江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新探索、新成效。稿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時效性和權威性俱佳,在聯合國環境署公布當天就搶抓了這條新聞,并與權威部門確認內容的專業性;二是采訪扎實深入,在消息發布前對新聞線索進行長時間的跟蹤,并全面采訪相關人員,掌握了大量細節;三是選題意義重大,針對全球海洋治理的共性問題,文章不僅充分展示項目對環境治理的顯著效果,還點出該模式將治理困境轉為產業紅利的深層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