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 作品標題 |
Nation's export curbs on key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seen as fair(中國對關鍵半導體材料的出口限制符合公平、公正原則) |
? 體裁 |
? 消息(報紙) |
作者 (主創人員) |
馬思 |
編輯 |
劉巍楓、安百杰 |
原創單位 |
中國日報社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中國日報國際版 |
字數/時長 |
515字 |
語種 |
英文 |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
3版 |
刊播日期 |
2023-07-06 |
?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2023年,美國不斷收緊對華芯片出口管制,半導體成為美國鼓吹“對華脫鉤”和“去風險”最主要領域,企圖阻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極大擾亂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穩定。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同時表示“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在此背景下,面對美國施壓,中國宣布對芯片重要原材料鎵、鍺實施出口管制,一時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外媒頻頻質疑我舉措的正當性、合理性。在此關鍵節點,記者第一時間采訪包括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校級教授JeffreySachs在內的多位國際公認權威人士,向世界清晰闡明中國出臺舉措的法理依據和正當原則,講透我國實施出口管制符合WTO規則,是國際通行做法,是依法依規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重要的是,文章巧借“外嘴”說清楚中美關系緊張源于美方,其深層原因在于美國害怕中國崛起,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經濟學本是基于雙贏的合作。 |
||
? ? ?
? ? ? 國際傳播效果 |
在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極限施壓、企圖脫鉤斷鏈之際,該報道配合國家出臺的出口管制措施,及時、準確回應國際社會關切,第一時間采訪多位國際知名人士,駁斥外媒對我國的質疑和詆毀,“借嘴說話”向世界闡明中國實施此次出口管制的法理依據,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傳播效果。該報道被國際主流媒體廣泛轉引近900次,如美國彭博社、CNN、CNBC、《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福布斯》、美國之音、《國會山報》、英國路透社、BBC、《經濟學人》、《每日郵報》以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法、德、日、韓、印等國的主流媒體等。 策劃團隊采取“移動優先+紙媒跟進”的報道方式,將該消息第一時間刊發在中國日報網、客戶端、臉書、X(原推特)、微信公眾號等,用最便捷、觸達率最高的方式向世界說明中國對關鍵半導體材料的出口限制符合公平、公正原則。中國日報客戶端全球下載量3700萬,中國日報臉書賬號粉絲數超過1億。 報道基于事實,在專訪國內外權威專家說理基礎上,結合詳實數據進行充分解讀,既守好了底線也拔高了高度,既保障了時效,又體現了權威。文章在《中國日報國際版》推出,發行覆蓋亞太、美洲、歐洲、非洲等57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萬國際讀者,以及主要智庫、重點大學、聯合國機構、外交機構等重點機構。 該報道一經刊發,隨引發國外網民熱議。如有網民在X(原推特)上用英文評論,“美國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愚蠢的美國人是在逼著中國采取出口管制措施來應對美國一系列的對華制裁”等。 該報道穩妥把握國際傳播規律、輿論戰認知戰規律和媒體融合規律,有理有據地駁斥了外媒的偏見和臆測報道,及時平息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出口管制政策的種種不實猜測,穩定了國際社會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的良好預期,及時傳播放大中國理智正當的聲音,旗幟鮮明闡釋中國立場和主張,有力有效引導國際輿論,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可信、可愛、可敬形象的典型輿論斗爭國傳案例。 |
||
? ?初評評語 (推薦理由) |
報道通過對三位中外權威人士,尤其是美國的經濟學家的采訪,借嘴說話,以清晰事實、詳實數據、權威觀點,及時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對美方的雙標做法進行了理直氣壯的回擊,將設置議題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全文500多個英文單詞,言簡意賅,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