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3·15特別報道·江西—江蘇—山東:養殖蝦當成野生賣?消費者質疑網絡主播帶貨“虛假宣傳” |
? 參評項目 |
? 輿論監督報道(電視) |
? 字數/時長 |
? 0時14分16秒 |
體裁 |
系列報道 |
? |
? |
語種 |
中文 |
作者 (主創人員) |
劉嘉偉、楊卿、余寬、何子怡、蔡玲玲、涂霽、李耀宇 |
編輯 |
劉凌、李彬、王甜 |
原創單位 |
江西廣播電視臺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 |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
都市頻道《都市現場》 |
刊播日期 |
2023-03-14到2023-03-14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如今電商平臺迅猛崛起,直播帶貨風口正盛,不少明星、主播也借此機會大肆撈金;但由于線上監管難度高、盲區廣,導致行業魚龍混雜,產品真假難辨,消費者遭遇欺詐、權益受到侵害。2023年3·15前夕,江西都市頻道新聞熱線收到多位消費者投訴,反映在“東方甄選”平臺知名主播董宇輝直播間買到的野生大蝦疑似為養殖蝦。“東方甄選”是知名上市企業“新東方”推出的直播帶貨新平臺,粉絲總量超3000萬,年訂單量達1.63億。民以食為天,作為行業標桿、龍頭企業,“東方甄選”是否存在選品不嚴、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的違法違規行為呢?記者決定“硬碰硬”展開暗訪調查。 為“挖”出大企業的秘密,兩路記者喬裝打扮,以“采購商”、“消費者”等身份先后趕赴江蘇、山東等地展開調查取證,總行程3000多公里。寒冬臘月,記者連續多日在凌晨深入當地多家批發市場,走訪百家水產檔口,通過一個多月的暗訪調查,坐實“東方甄選”涉嫌虛假宣傳,并把一條將養殖蝦包裝成野生蝦的灰色供銷鏈條連根拔起。節目播出后,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公開場合承認錯誤并向消費者致歉,表示會“彌補錯誤、改正錯誤”。事后,記者接到多個陌生號碼打來的恐嚇電話,威脅記者撤稿、下架視頻,但都遭到記者嚴詞拒絕。 |
||
社會效果 |
該作品通過大屏播出、小屏分發,在3·15期間頻頻出圈,沖上全國熱搜榜前三,引發全國各省市百余家媒體爭相轉發。據不完全統計,僅該報道的綜合點擊量就突破3億人次;人民網以《東方甄選要選真的》為題進行評論,引發網友熱議。事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大直播帶貨監管和處罰力度,增加監管實效性和震懾力。 在經過記者長達半年的連續報道后,2023年9月,江蘇連云港法院對該案進行了判決,認定供應商故意虛構影響交易決策的關鍵信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判決供應商退還貨款并賠償。同時,判決中還提到“東方甄選”公司未盡嚴格全面審慎的審核義務,致原告消費者因觀看其直播而購買產品對其造成財產損失,故被告“東方甄選”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事后,“東方甄選”官方發布《致客戶的一封信》,針對選品失誤再次向廣大消費者致歉,并承諾對購買此商品的所有消費者,按照法律法規提供先行賠付,有效推動了直播帶貨行業的規范自律,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
初評評語 (推薦理由) |
網絡直播帶貨作為新興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監管的缺失和執法的盲區。該報道追求新聞的真實性,用事實說話,記者遠赴千里,抽絲剝繭,層層揭露,針砭時弊,令人信服。報道播出后,涉事企業認錯整改,法院判決舉一反三,有力震懾了違法違規直播帶貨平臺,有效推動了行業自律,讓更多平臺商家引以為戒,守法經營,提振了社會公眾的消費信心,也再次讓人們認識到輿論監督的重要性。 |
中國新聞獎系列報道參評作品完整目錄
作品標題:3·15特別報道·江西—江蘇—山東:養殖蝦當成野生賣?消費者質疑網絡主播帶貨“虛假宣傳”
序號 |
單篇作品標題 |
體裁 |
字數/時長 |
刊播日期 |
刊播版面 |
備注 |
1 |
3·15特別報道·江西—江蘇—山東:養殖蝦當成野生賣?消費者質疑網絡主播帶貨“虛假宣傳” |
? 電視專題 |
? 7分22秒 |
2023-03-14 |
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都市現場》 |
? 代表作 |
2 |
3·15特別報道·江西—江蘇—山東:連續投訴半年無果起訴后被找上門求“和解”? |
? 電視專題 |
? 4分27秒 |
? 2023-03-14 |
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都市現場》 |
? 代表作 |
3 |
3·15特別報道·江西—江蘇—山東:多位青島海鮮商戶:“厄瓜多爾白蝦”無野生 |
? 電視專題 |
? 2分27秒 |
? 2023-03-14 |
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都市現場》 |
? 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