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數字時代,如何回應勞動者新期待 |
參評項目 |
系列報道(報紙) |
字數/時長 |
6588字 |
語種 |
中文 |
作者(主創人員) |
盧越、張菁、車輝 |
編輯 |
蘭海燕、張偉杰、盧越 |
原創單位 |
工人日報社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工人日報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法治新聞”6版 |
刊播日期 |
2023-10-26到2023-11-30 |
作品簡介(采編過程) |
眼下,我們正大踏步地邁入數字時代。數字技術發展為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在線隱形加班、個人信息保護、算法歧視等勞動用工領域的新現象、新問題也不斷涌現。下班后能不能有“離線權”?用人單位智能化監管與勞動者隱私保護的邊界在哪里?數字化用工下,勞動定額標準如何確定……數字技術的發展給勞動法治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呼喚法律與時俱進,更好地保障勞動者權益。《數字時代,如何回應勞動者新期待》系列報道正是針對這一現實熱點,聚焦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力求探尋數字時代勞動者權益保障“新解法”。 該組系列分為6篇,聚焦用人單位勞動管理邊界、員工離職后“網絡大號”歸屬、遏制隱形加班、“小哥”們的職業傷害保障以及智能化生產下績效考核認定問題,從個人經歷或者個案切入,深入報道數字時代下勞動者面臨的最現實的權益保障問題,從多個角度探尋、剖析問題癥結。系列報道通過采訪勞動法領域專家學者、業內人士,通過專業人士之口提出,面對數字時代背景下勞動用工領域的新現象、新問題,需要從立法、執法、企業用工管理等方面找到與之相適配的新路子。 |
||
社會效果 |
系列報道結合大量當下新近發生的、引發社會關注的司法判例和熱點事例,采訪多位勞動法領域專家學者,觸碰熱點,直面問題,積極回應了當前數字時代下,勞動用工過程中勞動者心中的疑問和社會公眾的關切。報道通過專業人士之口提出,塑造數字時代的法治秩序,調和多元的社會關系,從推動新業態健康發展和保障勞動者體面有尊嚴、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盡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完善勞動法律、創新監管方式,系統性地解決其權益保障問題,引發學界關注。 系列報道在法治框架下為化解現實難題、維護勞動者權益、促進新業態、新技術健康發展提供更寬視角、有用參考、有益幫助。工人日報客戶端開設該系列報道專題,并同步在百家號、學習強國平臺推送,全網閱讀總量超過458.29萬次。 |
||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 |
該系列報道聚焦數字時代下勞動權益保障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探尋勞動者權益保障“新解法”。秉持理性立場,凝聚社會共識,在追問新聞事實的同時,以現實問題的解決為導向,推動價值選擇、制度構建契合時代的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當下性和貼近性,也體現出新聞媒體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政策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斷優化的責任和擔當。該組系列報道獲評2023年工人日報十佳作品(系列報道)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