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我們看不見,就讓更多人看見我們”——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履職記 參評項目 通訊(新媒體) 字數/時長 1921字;0時0分0秒 語種 中文 作者(主創人員) 張永定、肖春道 編輯 吳倩、謝婷、戴艷梅 原創單位 福建日報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刊播日期 2023-03-1108:30 作品網址 作品簡介(采編過程) 2023年初,盲人王永澄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也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70年來,首位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盲人。讓殘疾人擁有平等公平的機會,充分參與正常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這既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彰顯。作為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將如何履職,于全國人大、于讀者、于他自己都是一件新鮮事、重要事。與編輯溝通后,記者決定對他的履職過程進行持續追蹤、深度報道。近一個月時間里,兩位記者接力采訪,記錄下他工作生活、調研慰問、赴京參會的前前后后。該通訊與18張照片、一條短視頻、一張海報組合的融合報道于3月11日在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首發,通訊及組圖于3月13日在《福建日報》四版刊發,這也是首位盲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一篇深度報道。 “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黨的二十大描繪的中國式現代化幸福圖景中,殘疾人事業這一筆,不可或缺。王永澄的履職故事,體現出我國盲人群體參政議政的權利得到制度保障,正是這一筆的生動注腳。 社會效果 該報道刊發后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得到了全國人大的特別關注,中國人大網及中國人大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轉載引用。該報道還推動了全國人大完善盲人代表無障礙履職的保障舉措:2023年下半年,全國人大代表工作歷史上首次制作盲文版代表建議答復,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會同4家建議承辦單位專程赴福州向王永澄代表送交答復;2024年3月,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亮相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其他大會文件也同步推出盲文版……這些讓王永澄代表的履職路更加通暢、盲人群體的意愿更快實現。 除福建日報社的新媒體矩陣外,該報道還被多個主流新聞資訊平臺和各級人大、政府、政協的網站公號在顯要位置轉載,據不完全統計,網、端、微等主要渠道累計閱讀量破千萬。該報道也讓王永澄走進全國媒體的視野、被多家媒體持續關注,通訊的標題“我們看不見,就讓更多人看見我們”和部分內容被后續報道大量引用,使得他代表殘疾人群體的心聲、建議被更多人聽見、看見。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 1.主題重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70年來,盲人第一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說明中國正積極推進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努力讓每一個人都充分享有所有人權。盲人代表王永澄的履職故事也為世界人權進步發出了中國聲音、貢獻了中國范例。 2.采訪扎實、細節豐富。文中對王永澄履職、生活、調研中的小細節、小故事的描寫十分豐富,讓整個人物故事變得生動,也可從中看出記者的采訪扎實、觀察細致。 3.文字精煉巧妙。該文為新媒體首發作品,在通訊類作品中篇幅并不長,結構緊湊、行文流暢,閱讀起來一氣呵成。標題中的“看不見”與“看見”,雖簡單卻包含了視覺、關注、理解等多重語義,結合盲人代表的人物身份,貼切而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