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新一輪變革潮頭,新銳者先。
新時代,一批又一批新銳記者以新視角、新表達、新面貌,緊跟時代步伐、深入人民群眾、擁抱融合轉型。他們的努力與思考,折射出新聞事業后繼有人、職責使命代代傳承。
即日起,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開設“新銳記者說”欄目,邀請媒體新銳記者結合新聞工作經歷,講故事、說思考、談體會,激發新聞理想,增強能力本領,適應發展要求。
29歲的沈柏鋒,2019年進入中國青年網,成為青蜂俠工作室記者。他與同事進行“青年滿意度”系列報道,關注青少年合法權益維護;深入追蹤“偶像粉絲非法集資”“考公平臺退款難”“上千玩家集體投訴手游bug損害利益”“暗網信息買賣”等多個熱點話題。
今年,沈柏鋒參加中國記協組織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講述他參與“直播平臺涉賭亂象”調查報道的經歷。
中國記協“新銳記者說”欄目向沈柏鋒約稿,邀請他分享報道經歷和見聞思考。
歡迎各單位青年記者將自己從事新聞報道工作的故事、思考及時向我們投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
新銳記者說 | 開欄第一篇,給青蜂俠
本文作者:沈柏鋒
今年是我參加新聞工作的第6年。
我上大學時,正值新媒體茁壯成長,我被這種新穎的媒介形式所吸引。作為一個學計算機的理工男,我沒有在課余時間忙著學習C語言和單片機,而是天天在網上寫影評、做海報、剪MV。畢業后,兩年的自媒體編導經歷讓我愈發向往新媒體。我的文案、畫面、聲音、剪輯,幫助我將信息、價值和情感更加清晰、直接、廣泛地傳遞給受眾。
2019年8月,我在一則新聞中認識了一位敢挖真相、勇擔道義的記者,并被新聞行業深深吸引 ——“5G元年”,時代蓬勃發展,我的這些能力是不是可以用來傳遞更多價值和力量?非科班出身的我,是不是也能成為一名記者?
懷著忐忑和期待,我向中國青年網投遞了簡歷,被幸運選中后,我如愿成為一名從事短視頻新聞采編工作的記者,并和同事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青蜂俠。作為共青團中央主辦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服務青年成長,推動社會進步是我們的工作宗旨。
新聞工作,內容繁雜、強度很大。但我坐得住,走得出,有耐心,有韌勁,并且天生看不得有人被欺負、被欺騙,還喜歡較真,慢慢地,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成為我日常主要的工作內容。
近幾年,我圍繞國家多個部門開展的專項活動,如“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以“青蜂俠-青年守護平臺”上網友的投訴與舉報為線索,先后跟進直播平臺涉賭、暗網黑灰產、飯圈亂象、“青少年模式”落實、部分手游誘導未成年玩家充值等選題,許多選題一跟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
新媒體時代,確保新聞真實的前提下,贏得年輕受眾的信任、喜愛和支持是我一直探尋的目標。
在電影《孤注一擲》上映期間,我帶著實習生嘗試網友間流行的“釣魚”方法,引來10多個蛇頭“上鉤”。隨著調查深入,大量年輕人是如何被欺騙,如何偷渡去緬北的路徑逐漸清晰。
這組報道發布后,很快登上了多個平臺熱搜,警方也迅速跟進。網友評論說:“這幫騙子一直想釣人去緬北,這次被媒體給釣了。”
這幾年在新聞工作中,我逐漸意識到“改變”的力量。
首先,我改變報道方式,秉持著“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思路,聚焦青年的關注點、焦慮點、困難點,受眾自然會意識到,這件事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此外,報道真相的同時,我們能改變一些事情。比如,經青蜂俠報道后:非法集資平臺被關閉;社交平臺完善了“青少年模式”;手游開發商完善了防沉迷和充值系統;涉賭直播間被封禁、涉賭主播和運營人員被逮捕并判刑,涉賭平臺被整頓……
成為記者這6年,我被水軍圍攻謾罵過,也遭受過我全力維護其合法權益的采訪對象的出賣,還受到過赤裸裸的人身威脅。短短6年,我的網盤中不知不覺存下了9TB的各種錄屏、錄音和線索素材。
我依舊希望我的報道能夠照亮更多不為人知的角落,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做到“服務青年成長,推動社會進步”,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新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