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起,南京市委宣傳部依托南京報業集團設立“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牽頭實施“我們的節日”南京行動。5年來報業集團在傳統節日領域持續做了四項工作。
一是創新理論研究。成立節日智庫,聘請全國40余名民俗學專家,指導南京節日理論和具體實踐。形成了一批理論研究成果:撰寫傳統節日田野調查報告11篇;出版了2本節日專著;發表理論文章86篇。
二是策劃主題活動。我們以“政府主導、學界主腦、群眾主體”為原則探索傳統節日南京振興模式,聯合機關、企事業單位共同策劃節日主題活動,目前七大傳統節日都有品牌活動。
春節、元宵節——新年新春新街口,在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開展統一節日文化行動。
清明節——“我把春天送給你”,除了祭奠和緬懷,我們倡導大家擁抱自然,倡導形成新的社會習俗;
端午節——“梔子花開 端午節來”,在南京,每到端午前后,大街小巷都飄滿了梔子花的香味,這些梔子花有90%來自南京浦口區一個叫響堂的小山村。我們了解到,從宋朝起,江南地區的女性就有頭戴梔子花的習俗,梔子花也成了江南地區端午來臨的象征,我們從2021年策劃開展“梔子花開 端午節來”主題活動,并且在響堂村掛牌“我們的節日?端午”文化傳承基地。這一活動延續了三年,響堂村也從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變成了文藝賦能鄉村的全國樣板。
七夕節——金陵七夕文化節;
中秋節——笪橋燈市;
重陽節——南京國際登高季。
三是發動社會參與。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對節日開展的要求始終有一條,就是發動商家參與。我們結合報社資源,先后聯合餐飲企業、商業綜合體、互聯網平臺多方聯動開展活動。
南京地標德基廣場升起了“我們的節日·超級人造月”。
熙南里街區所有商家中秋節共同點燈。
四是基地和平臺建設。2020年起,我們從自主策劃活動轉向基地建設,通過共建節日文化傳承基地,助力文旅商深度融合。
比如剛剛介紹的端午節,工作室在響堂掛牌“我們的節日?端午文化傳承基地”。目前南京已掛牌14個節日基地,每個基地都有特色活動。在線上,搭建了“我們的節日”文化傳承和交流發展平臺,定位為“全國首個傳統節日雙創工作全媒體平臺”。(作者梁建恕系江蘇南京報業傳媒集團“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