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自2021年啟動建設四川國際傳播中心以來,積極探索出構建國內國際雙賽道雙循環雙驅動大傳播模式的發展路徑,努力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
構建“國內國際聯動”的大傳播模式
一是整合優勢傳播渠道。整合四川國際傳播中心與看四川雜志社成立新的四川國際傳播中心,整合集團各媒體的國內國際傳播渠道形成四川國際傳播矩陣。目前已建成3個國際傳播網站、近百個海外社交媒體賬號、1個國際傳播技術平臺、1個國際傳播小程序、2份國際傳播期刊,覆蓋海外用戶超2000萬,海外傳播量超50億,全球影響力持續增長。
二是聚合優勢內容資源。四川國傳中心穩步接入集團全媒體系和平臺,依托集團媒體選題產品挖掘國際傳播內容,實現國內國際內容雙循環生產傳播。比如2024年4月,攜手四川日報新媒體推出旅韓大熊貓“福寶”回國直播,頂峰時有20萬+韓國網友同時在直播間刷屏留言,拉動海外賬號直接漲粉超50萬。
三是聯合優勢人才團隊。聯合集團內外人才,實現國內傳播與國外傳播兩支團隊的“雙驅動”。集團建立國際傳播聯席會議機制,牽引集團內川觀新聞、封面新聞、藏地陽光全媒體、四川文傳等7家相關單位超過120人的專業人才隊伍投入國際傳播領域。
創新“國內國際一體”的大傳播機制
一是以大型策劃為抓手。在大型新聞策劃中充分兼顧國際傳播元素,以一體生產、多次傳播實現傳播效能最大化。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夕,集團調查記者與雙語記者聯合出擊,推出《絲路花正開——“一帶一路”十周年全球調研行》系列報道,全網傳播超1.3億。
二是以拳頭產品為核心。以“移動化、視頻化、社交化”為主攻方向打造重磅產品。2023年6月,上線“靈感中國Inspiration”國際傳播品牌欄目,打造國際傳播旗艦級視頻平臺矩陣。產品獲美聯社等400余家主流媒體轉發,總曝光量超51億。
三是以創新機制為牽引。以“靈感中國Inspiration”為樣板,整合核心資源優勢,以內宣賦能外宣,構建“一個品牌、多點生產”聯動運行模式。集團總編輯牽頭負責,跨單位組建工作專班,國內外新媒體記者編輯共同組成制作運營團隊。設立選題策劃會、拉片培訓會等機制,形成標準化作業流程。
四是以先進技術為支撐。自建核心技術團隊、自研拳頭技術產品。依托全媒體技術與傳播認知實驗室,加快建設以智能算法為核心的“縱目云”國際傳播智能技術平臺,積極探索符合國際傳播規律的AIGC應用場景。
開展“國內國際有別”的大傳播敘事
一是堅持用戶思維。主動適應對象國文化傳統與思維方式,一國一策、一地一策。四川國傳中心堅持“地域上向南向西,領域上主打文化和發展,場域上移動優先、在地運營”戰略,鎖定年輕態群體精準打造產品。2023年聯動出海手游《原神》推出文化報道產品,海外流量超3億,全網曝光量超10億。
二是堅持差異表達。使用去宣傳化柔性表達,實現“議題共振”與“話語共情”。持續發掘三星堆、大熊貓等外宣名片潛力,以網游、網文及涂鴉、非遺等“亞文化”“酷文化”元素激發海外Z世代共鳴。
三是堅持故事引領。輿論斗爭拼的就是講故事,要以豐富細節、真實想法和真摯情感講述發展故事。紀錄片《與國家公園同行——野牦牛》被超百家外媒刊播,獲2023“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特等獎。
四是堅持開放生產。以“他者敘事”提升感染力,積極引入外籍員工,加快構建外籍傳播官隊伍,對外形成常態化內容合作機制。目前四川國傳中心已聚合740余名海外大V、近百名國際拍客。中心推出的“Call Your Panda”全球社交聯動活動吸引百萬海外網友及相關機構參與,全網傳播量破億。(作者李鵬系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