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推動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給主流媒體帶來嶄新機遇和重大挑戰。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要求,緊扣廣東省委建設“兩端一云”部署,堅持以融合促轉型,在推進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傳播平臺和技術底座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構建起覆蓋用戶超4.6億的“報、刊、網、端、微、屏”全媒體傳播矩陣,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此長彼長、此優彼優”的良好局面,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規律性認識。概括起來有四句話。
第一句話:資源朝著陣地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陣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新聞輿論陣地就應該在哪里。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這就要求主流媒體積極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要求,加快推進資源朝著主陣地匯集,持續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近年來,南方報業堅持移動優先,加速推進核心資源向移動互聯網遷移,做大做優自主可控的新型傳播平臺,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深入實施一體化戰略,強化報刊網端一體化生產,打造南方+廣東傳播主平臺,下載量近2億、年發稿量超100萬篇、年營收突破5億元;強化內宣外宣一體化協同,GDToday初步構建起涵蓋“多語種新聞網站+英文客戶端+海外網絡社交平臺矩陣+全球合作媒體矩陣”的對外傳播立體網絡,助力構建廣東全省外宣大格局;強化技術一體化支撐,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南方智媒云,在有力支撐集團各媒體融合轉型的同時,為全省市、縣兩級融媒體建設深度賦能。
第二句話:內容接著地氣走
主流媒體要在輿論場上發揮引領作用,必須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同時也要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也在左右著人們情緒、影響著大眾心理。主流媒體的報道能否讓廣大群眾看得進、聽得懂、能接受、喜聞見,直接影響著宣傳效果和輿論引導作用的發揮。近年來,南方報業持續推進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采編人員找準主題宣傳與群眾關切的結合點,堅持流量和效果說話,努力讓正能量實現大流量,以內容優勢壯大主流聲勢、塑造競爭優勢、構筑發展勝勢。我們完善重大主題報道融合傳播機制,“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請到廣東過國慶”主題報道形成“現象級傳播”;持續深化“走轉改”,推動采編人員眼光向下、深入一線,講好群眾身邊的生動故事,反映群眾呼聲心聲,讓主旋律報道更加可親可讀、可近可信;堅持用融媒技術賦能新聞產品的創意生產傳播,“縣委書記打擂臺”全媒體報道推動全省縣域振興形成比學趕超火熱氛圍。
第三句話:服務扣著需求動
媒體融合轉型必須強化用戶思維。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著眼于推動國家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持續提升主流媒體的“新聞+”服務能力、拓展“傳媒+”新領域。近年來,南方報業瞄準基層傳播需求,深入實施“下沉”戰略,與全省各地各部門共建頻道超過500個,吸引各級黨政部門入駐“南方號”超7000個,構建起覆蓋“省市縣鎮村”五級的融合傳播新生態,不斷提升主流輿論的覆蓋廣度和傳播深度;積極對接社會治理需求,全面提升與粵省事、粵商通等“粵系列”平臺合作,當好政府公共服務、招商引資等有效抵達企業和群眾的橋梁,打造服務社會治理創新的新平臺;聚焦多樣化文化需求,堅持以新需求為驅動、以新平臺為依托,積極布局向“傳媒+園區”“傳媒+國企”“傳媒+金融”等領域拓展,推動產業價值鏈延伸。
第四句話:人才繞著創新轉
人才是事業之基。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重中之重是激發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深入實施“南方名記者培育工程”,著力培養掌握全媒體技能、能采能寫能編能播的名編輯、名記者,激發他們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發揮領銜作用,在打造精品爆款中施展拳腳;持續優化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需要的評價體系,引導采編人員強化互聯網思維、增強精品意識、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推動優質內容生產和傳播不斷取得新突破。
展望未來,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任重道遠。南方報業將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以“兩端一云”建設為牽引,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當好新時代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實驗室和排頭兵,為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