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副主任楊繼紅
為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央視頻從2020年3月開始啟動國聘行動,大型網絡云招聘活動,網友都管我們叫做“云招聘”“云找工作”。我們積極服務疫情防疫期間的穩就業保就業大局,聯合七部委,依托總臺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通過央視頻自主研發的用戶服務系統一鍵式投遞、一鍵式尋找崗位,一鍵式獲得回復,央視頻的70多位員工和七部委的300多位同事成為志愿者,活躍在3300多個大學生和家長群中,交流就業心得、就業技巧,共同搭建公益橋梁。這3300多個群充滿活力、充滿企盼,這是我們工作的動力。國聘行動屬于回饋社會大眾的“云系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此外還有在家里可以上課的“云課堂”,和觀察象群軌跡表達生態文明主題的一路向北“云追象”這些項目。
從傳統媒體走到新媒體,新聞工作者曾經是記錄者、觀察者、監督者、瞭望者,現在更需要我們成為社會生活的服務者、社會矩陣的組織者、綜合信息的識別者、系統安全的保障者、公益行動的發起者,更應該是統合信息的識別和系統安全的切實關切者。云系列中的每一個項目飽含這樣的初心。2020年初央視頻積極承擔媒體責任,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通過5G信號對武漢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抗疫醫院的施工現場實施了7×24小時,93天不間斷的慢直播,由四個固定機位原生態讓觀眾觀看超過1.7億人次,超過6000萬人同時在線,充當“云監工”,共同見證了中國速度,形成了疫情之下同頻共振的大型輿論場,創造了中國直播史上一次震撼級的傳播現象。
在傳播層面,“兩神山”慢直播積累了重大突發事件的珍貴影像,我們的影像全量收入進了國家圖書館,我們在現場拍攝方艙醫院的鏡頭永久收入到了國家歷史博物館,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見證。在社會溝通層面,我們打通了民眾參與、全時全效、公開透明表達中國速度與疫情賽跑這樣的主題,發揮了互聯網時代媒體聚合大眾的基礎功能,展示了主流價值的引領力和引導力。
“央視頻”上線三年多來,目前已經達到億級的傳播規模和經營體量。在傳統媒體轉型的融合過程中,除了內容之外,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央視頻的高光時刻體現在一次又一次的技術引領過程中。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我們使用VR直播、AI剪、橫滑泳道、多機位輪播的技術創新方式,全量呈現了600多場賽事,全網推送《冬奧來了》《數字雪花》《冬奧食堂》《冰雪之夜》等融媒體產品,和2億多用戶進行交互,為全世界觀眾獻上了一場冰雪盛宴。此外,在全國兩會、卡塔爾世界杯、視頻賽等大型報道中,我們的5G消息、8K沉浸式觀賽、豎屏直播、AI虛擬人播報、動作捕捉等技術都得到了深度應用。
對于最近比較火的AI大語言模型AIGC,我提供三個維度的思考。第一是責任問題,怎么鑒定用戶提供的信息的正確性?第二是AI大語言模型在使用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信息擾場、信息繭房?第三是主流媒體如何應對深層次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此,我們應該開發自己的大語言模型,開發自己的AI智能生成系統,開發屬于我們的自主可控的AI生態。身為主流媒體,我們有這樣的社會責任打造自己的AI智能助手。央視頻推出了數字助農平臺央小頻、數字助醫平臺央小頻、數字助學平臺央小頻和數字助美平臺央小頻,打通知識庫、打通用戶服務、打造自己的數字虛擬大語言系統,聯合總臺眾多的IP欄目和項目進行共創,形成央視頻的AI智能數字融媒矩陣。
我們有信心將央視頻打造成具有強大引領力、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未來之頻、希望之頻,在主流輿論新格局建設過程中,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