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總編輯 錢彤
當前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人類和平與發展面臨新的挑戰。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促進文明互鑒,推動人文交流、增進了解,消弭隔閡。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5月31日發表關于國際傳播的重要講話之后,我們共同投身其中的國際傳播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黨中央的要求相比,我們在國際上的聲音還不夠強大,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性改變。與我國的大國地位、國際水準和時代要求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如今,國際傳播事業面臨的壓力之大前所未有,責任之大前所未有。但,機遇之好也前所未有,更迫切需要各方力量一起努力,相向而行,共同構建多元、立體的大外宣格局。
一、錨定時代大趨勢。
中國創造的發展奇跡,為全世界所矚目;中國發生的多彩變化,牢牢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新時代的中國,為我們所有從事國際傳播工作的同仁提供了大舞臺,既可以有高頭講章的宏大敘事,也可以有深植草根的生活萬象。比如近期火爆全網的貴州村超,同樣也火到了海外。外交部發言人、中國駐外使館外交官紛紛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轉發、傳播,引發海外網友積極點贊、互動,吸引了包括邁克爾·歐文在內的國外足球明星關注。這個過去我們看來并不那么重大的事件取得這樣的效果說明,只要我們不斷增強四力,持續提供優質內容,我們在感動中國的同時,也一定能感動世界。
二、唱好精彩大合唱
國際傳播是一項系統工程,講好中國故事是組織一臺多聲部的大合唱。中央媒體一直以來扮演著國傳主力軍的角色。近年來,地方媒體扎根當地,異軍突起,在國際傳播方面發揮出獨特優勢,體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新華網承辦了“中國好故事——地方網絡國際傳播精品案例征集”活動。在征集和評選過程中,我們欣喜地注意到,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各級地方媒體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和深入探索。地方媒體在報道內容、渠道拓展、報道形式、合作交流、輿論引導等方面,亮點紛呈,值得我們學習。國傳這臺大合唱,隊員越來越多,聲部越來越豐富,旋律也越來越絢麗。
三、謀局賽場新賽道
移動互聯網正深刻改變著國際傳播范式。尤其是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突破地域、時差、語言等瓶頸,極大提升了面向海外受眾的觸達率,技術賦能極大降低了進入國際輿論場的門檻。布局移動互聯網,特別是海外社交媒體是我們的共同選擇。從主流媒體到出海企業,紛紛入駐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直接面向海外受眾群體傳播,吸引無數海外網友熱情點贊互動。建設自主可控平臺是我們應對“卡脖子”的實現路徑。圈粉世界的同時,我們也要秉持底線思維,防范海外平臺堵路封號的風險。建立中國話語敘事體系是我們的重大任務。話語即權力。我們不缺好的中國故事,但需要更好的講述方式,去破解西方話語和敘事體系的先發優勢。讓全世界都能聽到、聽清、聽懂中國聲音,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華民族。
在此,我也簡要報告一下新華網國際傳播方面的實踐。
在平臺方面,新華網是全球網民了解中國的最重要窗口。新華網用戶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桌面端日均頁面瀏覽量超過1.2億,移動端日均覆蓋人群超過3億。英、法、西、俄、阿、日、韓、德、葡、蒙等多種語言頻道,日均多語種、多終端發稿達1.5萬條。
在渠道方面,新華網通過與海外媒體合作,已實現在全球100余家媒體網站集群式落地。其中,既有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經濟學人》、法國《巴黎人報》等西方知名主流媒體,更涵蓋眾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流媒體網站。此外,新華網還與眾多國外主流媒體網站和移動端建立了常態化合作機制,實現優質內容多渠道“出海”,精準觸達海外受眾。
在內容方面,新華網擁有專業的外宣人才隊伍和國內領先的融媒體技術水平。新華網的國際傳播隊伍,長期戰斗在對外傳播一線,經歷了無數次重大國際報道的洗禮,已經成長為一支懂國情、通外語、善傳播的成熟專業的外宣隊伍。同時,新華網是首家將XR(擴展現實)技術應用于融合報道的媒體機構。通過多種先進技術充分融合,不斷拓展新聞報道應用場景,不斷激發新技術創意靈感,不斷豐富視效美學體驗,為打造國際傳播創新精品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由各具特色的地方形象組成。形成多元化、立體式、全要素、有活力的國際傳播新格局,需要打組合拳,彈協奏曲。我們也愿意借本次論壇發出一個邀約,新華網在不斷提升自身國際傳播工作效能的同時,也愿意把話筒送到更多朋友手里,幫助更多的朋友走到國際輿論的前臺去發聲、傳播,推進國際傳播資源配置和力量整合,把中央和地方、官方和民間、國內和國外、機構和個人、國企和民企等資源充分調動起來。
面對全球一張網,需要全國一盤棋,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發聲,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