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姜文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對媒體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次論壇以“新智媒 新機遇”為主題,深入探討運用先進技術,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可謂恰逢其時。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以來,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科技強臺,積極構建“5G+4K/8K+AI”戰略格局,以總臺超高清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聯合企事業科研機構,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媒體科技創新取得顯著進展,創建了全球首個超高清電視及新媒體IP化制播技術體系,實現了廣播電視和新媒體高質量、高可靠、云網化、智能化的制作、播出、傳輸、呈現和服務。
一是超高清視音頻技術是媒體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近百年來,電視已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標清到高清升級換代,每一次電視的升級換代都會催生新媒體,不僅給人類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更是媒體變革的原動力。當前,已來到向“超高清+全媒體”升級換代的快速發展階段。
在總臺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我國自主研發的視音頻技術快速發展,擺脫了對歐美日的技術壟斷。
總臺率先應用我國自主研發的AVS2和AVS3視音頻技術,開播CCTV-4K頻道、奧林匹克頻道、8K頻道和“百城千屏”8K超高清傳播平臺。
對于超高清視音頻,除4K/8K“清晰度”這個參數,還有“幀率、色域、采樣率、動態范圍和多聲道”等五項重要參數。總臺聯合華為等機構研發了HDR Vivid和Audio Vivid技術,這是我國自主研究制定了新一代高動態范圍視頻技術和三維聲技術,可以更加完美呈現超高清視聽效果,這兩項技術均已成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標準。
今年,總臺將繼續推進“央視頻”客戶端迭代升級,推進“央視頻”通過手機和電視機提供超高清服務,并采用投屏方式實現“看電視”功能,同時,運用總臺內容大數據和用戶大數據支撐“OTT+智能推薦”應用,以成都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為契機,采用AVS2/AVS3+HDR Vivid /Audio Vivid,面向廣大用戶開啟高質量超高清視音頻服務。
二是大數據技術將全面賦能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
在全媒體時代,媒體傳播從“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升級。總臺持續深化“臺網并重、先網后臺、移動優先”發展理念,全力構建涵蓋廣播頻率、電視頻道、網站、客戶端、手機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百城千屏”超高清視音頻傳播平臺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總臺旗艦客戶端央視頻上線三年來,累計下載超過5億次,累計激活用戶數超2億,日活用戶超過千萬。
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運用大數據開展媒體效果評估和提升媒體精準傳播。為此,總臺已完成內容大數據和用戶大數據的整合,建成了總臺統一的大數據中臺;針對“央視頻”客戶端,研究形成了具有價值認知能力的推薦算法;總臺制定并頒布了總臺融媒體大數據技術規范,明確了電視收視大數據的評價指標,以及新媒體大數據采集規范、用戶畫像和評價指標,對大數據賦能總臺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人工智能技術將重塑媒體制播流程和傳播格局。
當前,智能編碼、智能剪輯、智能審核、數字人等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到媒體生產傳播全流程。生成式AI技術,必將加速推動媒體行業向AIGC的升級演進,重塑內容生產方式。近年來,總臺深入探索將AI技術全面應用在采、編、播、存、傳全流程,取得顯著成效。在70周年國慶盛典直播中,央視新聞率先使用AI剪輯技術,同步制作和分發82個新媒體短視頻;2019年12月,總臺三網啟動建設“人工智能編輯部”,打造“智造”特色的產品創新基地;2022年,總臺“央視頻”在“兩會”期間推出了超自然語音、超自然表情的數字人主播。今年春節,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和“央博新春云廟會”上線發布,作為總臺春節創新節目的一大亮點,引發廣泛關注。
全媒體時代,要特別加強超高清、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打造全數據、全計算、全云化、全智能的超高清視音頻技術體系,為智慧媒體建設發展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希望大家在以本次論壇充分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應用經驗,碰撞智慧思考、凝聚共識力量,持續深化媒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科技創新促進媒體轉型升級,構建全媒體生態體系,開創媒體創新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