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十年,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新型主流媒體不斷做大做強。面對新技術、新格局,主流媒體又將如何繼續篤行致遠?7月12日上午,“融合十年 篤行致遠”2023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行。論壇上,來自業界學界的重磅嘉賓結合具體實踐分享了他們對于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面對數字化發展的時代潮流,如何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介紹了她的三點認識。一是要砥礪初心使命,筑牢融合發展的根與魂。要緊扣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這一中心任務,圍繞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二是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融合發展的破與立。主流媒體要下更大力氣發展壯大自有平臺,實現對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讓主流聲音在各類平臺牢牢占據傳播制高點。三是要強化數字智能,把握融合發展的時與勢。徐立京認為,只有把傳播領域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劉健在主論壇上表示,作為這個時代的最大變量,互聯網為媒體行業帶來了顛覆性變革,建設新型主流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道緊迫課題。如何在全媒體時代守正創新融合發展,劉健認為要做好四點:一是要以總書記報道為龍頭,唱響時代最強音;二是以總書記核心精神為引領,建成國際一流新型全媒體機構;三是以融合創新渠道建設的重點,加快構建全球全媒體傳播體系;四是以技術賦能為關鍵,搶占創新發展的制高點。劉健表示,未來將以開放協作連接的思維,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全新挑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成員、副臺長胡勁軍表示,中央廣電總臺正以“大象也要學會跳街舞”的精神風貌,擁抱互聯網、打造全媒體。他表示,做好媒體融合第一要牢記職責使命,弘揚網絡輿論的主旋律,要牢牢占據輿論的制高點,讓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春風化雨、更具網感。其次要打造媒體平臺,建強網絡傳播主陣地。他介紹,目前總臺推出的央視頻已經達到了億級的傳播規模,下載量突破5億次,激活用戶超過2億。第三應堅持科技創新賦能,把握網絡發展的主動權。“我們正加快推進全鏈條全方位全領域的創新,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推動新媒體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作為學界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表示,媒體要堅持守正創新,以人工智能為發力點,強化技術創新和應用。他認為,要準確把握媒體格局,重塑趨勢,深入認識智媒發展規律和挑戰;要不斷完善新型媒體發展環境,持續凝聚強國建設的磅礴力量;要積極發揮高校創新策源功能,全力塑造媒體融合發展新動能。
對于地方媒體而言,建設主流新媒體集團是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介紹,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十年,湖南廣電風雨兼程,形成了地方媒體建設主流新媒體集團的基本面貌。回顧十年實踐,他表示,要堅持主力軍挺進主戰場,黨媒應勇于駕馭新媒體,才能成為主戰場上的決定性力量。同時,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且要積極參與未來傳播形態競爭。“只有穿透人心的技術才會煥發時代光彩,彰顯人性溫度。”
近年來,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努力實現“兩個效益”相統一的發展、實事求是不摻水分的發展、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全體員工得實惠有溫度的發展。作為大會主論壇省級黨報集團代表,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雙傳學以《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新華方面軍”》為題,介紹了集團在融媒發展之路上在新聞宣傳、傳媒經營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結出碩果的實踐經驗。一是高質量推進內容與技術互融共生;二是高質量推進理論與輿論互融共振;三是高質量推進傳媒與社會互融共通;四是高質量推進管理與人才互融共進。他表示,新華日報以互聯網思維開門辦媒,取得了新聞宣傳量質提升的成績。雙傳學認為,融合之路,沒有現成模式可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將秉持‘守正、創新、融合、跨界、共享’工作理念,把握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服務發展與自身發展的辯證統一,才能推動媒體融合縱深挺進,讓互聯網‘最大變量’化為報業做大做強‘最大增量’。”
主題演講結束后,論壇還啟動了“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融創精品案例征集展示活動。大會還在現場集中展示了黨的二十大報道融創精品案例,其中包括新華日報社特別策劃《江蘇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