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主持人、認知大模型、AI音頻制作工具、智能內容風控平臺……7月11日,2023中國新媒體技術展在湖南長沙開幕,來自全國各地新聞傳播單位和智媒技術企業聚焦智慧廣電、數字報業、數字出版等智慧媒體及智媒技術,共同展示技術創新賦能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生態,讓媒體深融可觀又可感。

2023年,媒體融合發展走過十年,以AIGC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演進,媒體融合進入媒體智能化快速發展新時代。作為中國新媒體大會主題活動之一,本屆展會以“智慧促深融”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與媒體深融、城市運營與媒體工具兩大“技術場景,”集中展示和探討智慧媒體如何利用智媒技術延伸“腳力”、提升“眼力”、增強“腦力”、創新“筆力”,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推進媒體融合高質量發展。

新江蘇記者注意到,技術展上既有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傳媒大學旗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最新成果,也有人民日報、湖南廣電、新華報業、浙江日報、南方報業等智慧媒體打造的智能平臺,更有華為、百度、騰訊、科大訊飛等智媒技術企業開發的最新應用。
站在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實驗室的“航天元宇宙沉浸式體驗”前,超現實場景的還原讓人大飽眼福,伴隨著語音導航仿佛身臨其境,有如真的在“遨游太空”。據悉,該場景可以用來進行行星地表任務模擬、航天員訓練等,其核心的實時渲染技術支持低延遲交互,還可在其他行業、領域應用,為國家和社會的數字轉型提供“底座”。
走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三維菁彩聲體驗室”,“原滋原味”的立體環繞音讓“聲臨其境”成為可能。“三維聲音頻技術標準的突破看似簡單,實則強大。該標準打破聲道限制,為每個聲音對象賦予獨特個性,讓聲音縈繞于聽眾四周乃至上方。”據介紹,“三維菁彩聲”能夠實現耳機接收的雙耳渲染與聲音外放的音箱渲染,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音視頻接收情況,且能保證聲音無限趨近真實,為聽眾提供極致的沉浸式聽覺體驗。
新華智云文化數字操作系統前,掃描二維碼就能以走進畫中與湯顯祖、王安石等古人“對話”,體驗一場“穿越時空”。“我們結合大模型、AIGC、數字人等先進技術的文化數字操作系統,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地標、歷史名人大數據,智能生產AI文旅產品,能夠更快更廣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會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技術應用已經服務全國300多家文旅機構,賦能京杭大運河、江西滕王閣等知名文化遺產。

在新華報業展區,三項技術成果引人駐足:榮獲2021年度“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全媒體指揮中心”、5G超高清暨智能媒資管理平臺和新盾智能內容風控平臺。據了解,新盾智能內容風控平臺是首次展出,該平臺基于新華日報自有語義知識庫,運用智能AI等技術手段打造覆蓋圖、文、音頻、視頻全媒體形態檢校的一站式內容風控解決方案,既能對內服務集團各媒體單位,又能對外為媒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助力智慧監管數字化升級。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記者 苑青青 朱奕歡? 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曹陽 范杰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