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中國新媒體大會“強‘四力’ 促深融”專題培訓班現場。(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7月11日,2023中國新媒體大會“強‘四力’ 促深融”專題培訓班在長沙舉行,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高級記者楊川源圍繞如何更好地扎根基層、做好新聞,帶來題為《蹲出好新聞》的專題授課,并接受記者專訪。
“蹲點是優秀新聞作品的源頭。”楊川源用心用情踐行“四力”,常年扎根基層,摸索出電視新聞“深蹲法”,建立蹲點工作室,創新探索省市縣聯動的融媒“雙循環”體系模式。因業績突出,她當選為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獲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浙江省政府個人二等功等多項榮譽。先后60余次獲浙江省新聞獎,9次獲中國新聞獎和中國廣播電視大獎。其中,2020至2022年連續三年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高級記者楊川源講課。(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楊川源結合《“并村”之后》《陳立群的最后一次家訪:即使拄著拐杖也要來關心臺江的教育》等獲獎作品采寫經歷談到,好的新聞作品應該“從思考中來、從過程中來、從情感中來”。
楊川源認為,要做出有分量有影響的報道,必須以時間換空間,長期蹲在一個點上,才能夠有觀察,才能找視角,才能找到共鳴。在授課現場,楊川源講述自己與團隊沉到基層的經歷,提出要蹲下去挖深井、不挖淺坑,“蹲的是方法、態度、作風、能量”,把自身的水真正澆到基層的根上,才會生產出有傳播力的新聞報道。
面對當下新聞生產周期不斷縮短的現狀,楊川源提出,記者更應該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基層的觀察當中,對蹲點現場有更加完整深入的認識,去探究更深層次的內容。“在融媒體傳播背景下,深度且具有傳播力的內容,其實都是要更加貼合老百姓實際需求的產出。”新聞工作者要用百姓的視角看待問題,成為生活和職業的觀察者。
“我們要把每一條片子拍好,每一次都傳播到老百姓的心中。”楊川源表示,時代不一樣,面對的困難也不一樣,但記者要敢于去做承擔者,蹲到基層去,不斷推演,不斷體會,不斷思考,推出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湖南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