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守護濕地“三寶” 參評項目 國際傳播 (廣播) 體裁 新聞專題 ? 語種 中文 作者 陳曦、劉險峰、唐佳菲、邸玉玲、謝乾、鄧德龍 編輯 趙彤湫、魏立謙、孔祥玉 原創單位 遼寧廣播電視臺 刊播單位 澳大利亞雙語頻道 刊播版面 澳大利亞雙語頻道《中國故事》 刊播日期 2021-12-04 12:00 字數/時長 0:11 采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時指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盤錦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濱海蘆葦濕地。這篇報道通過講述盤錦濕地上,人們守護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及其家園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平凡人的默默堅守和對生態的有效保護,反映出新時代的中國為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在世界范圍內對野生動物保護所做的巨大貢獻。 為了講好這里的故事,主創團隊多次前往濕地核心區進行蹲點式采訪,過程中采訪車曾陷入沼澤、記者被蘆葦劃破手指縫針……這些困難都被一一克服。報道上,采用行進式手法,記錄了大雪過后,自然保護區里三位守護者的活動,通過時間和空間的轉換,展示了守護者群體形象。這篇國際傳播作品,特別注重講故事的方式和技巧,故事有懸念、有起伏、有沖突,“被窩孵蛋”“冰海救援受傷海豹”“追趕偷鳥賊”“濱海公路為鳥讓路”等細節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作品音響生動,通過大量原汁原味的場景聲音和人物同期聲來推動故事,包含鶴鳴、雪地里行走、風吹蘆葦等多種聲音元素,生動的音響富有畫面感,“長鏡頭”式的手法貫穿全篇,讓聽眾身臨其境,可聽性極強。 社會效果 這篇報道首先在澳大利亞首都雙語頻道的廣播及網絡平臺播發,報道中三個人物的精彩故事給當地華人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后又根據播出時段的要求,略作刪減,在對外節目《全景中國》欄目中播發,進一步擴大了國際影響。 初評評語 保護生態環境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作品體現了中國為生物多樣性做出的巨大貢獻,主題重大。故事的講述也非常成功,有細節、有沖突,結尾處點出《黑嘴鷗及其繁殖地的保護》案例成功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突出了中國濕地保護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這篇報道展現了新聞工作者為講好中國故事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主創人員)
(名稱和版次)
(作品簡介)
(推薦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