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麗區18家機關事業單位1105個停車泊位
向附近居民免費開放
方便群眾停車 機關大院“留門兒”
“昨天陪來津旅游的岳父母逛意風區,以往回來晚了,小區停不了車,得滿馬路找車位。現在好了,回來晚了可以把車停到附近的機關大院,不僅安全方便還免費。作為社區居民,我為政府點贊。”家住東麗區豐年村街道民和巷景苑社區的武先生說。
記者從東麗區政府獲悉,立足于為群眾辦實事,該區先試先行解決百姓停車難題,不斷整合機關和事業單位停車場,把大門敞開,讓居民車輛停進來,給群眾帶來便利。民和巷小區居民達3000余戶,雖說規劃了4500余個車位,可近年來社區居民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6000輛。下班回家找車位,成了不少人每天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平常工作日我下班后去接孩子,到家就18時多了,這個點兒再找車位就很困難了。”武先生說。
停車難是城市管理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也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為緩解居民停車難,東麗區城管委在該社區周邊施劃了大量泊位,并與臨近的東麗醫院協商,夜間時段讓居民在院內停車。可即便如此,車位缺口還是不小。經過調研發現,在一些車位緊張的社區周邊有不少機關和事業單位,大多有自己的停車區域。晚上下班后,這些停車場就空出來了,正好與社區居民的停車時間互補。因此東麗區提出,打開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大院,在晚間時段讓居民免費停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民和巷社區對門就有一家機關單位,院子里有上百個車位,按理說在這里停車最方便。可要真的打開院門,讓外面的車停進來,這事推動起來得有很多細節要落實。“萬一早上社區居民的車沒開走,白天會影響單位的正常工作。”“萬一車場里發生剮蹭事件,如何處理?”類似這樣的細節問題也讓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撓頭。
經過反復調研,東麗區建立了一套試運行機制。由社區統計居民意愿,組織簽訂停車協議,區城管委協助有關單位在停車場安裝監控等設施,增加夜間時段門崗的管理人員。該區相繼公布18家機關事業單位1105個停車泊位的具體信息和值班電話,方便附近居民提前了解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剩余車位數量和停放時間,實現了工作日夜間和法定節假日全天向社會分時段開放,就近停車、隨進隨停。“這個舉措太貼心了!這幾天我回得晚,但都及時停上車了。感覺就像家里給留了門一樣,暖心!”民和巷景苑社區居民王強說。
東麗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針對該區37058個停車泊位缺口需求,從轉變思想觀念上找對策,創新思路和方法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分時段向社會免費開放,充分利用公共資源緩解停車壓力,滿足群眾的停車需求。同時,進一步優化管理模式,居民無需再簽訂停車協議,只要停車時準確登記身份信息,就能即來即停,還能電話咨詢預約,更加便捷。“我們做好資源上的‘挖潛’,在多渠道增加汽車泊位供給的同時,繼續挖掘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內部停車泊位資源,解決群眾停車難、車位少問題。”區城管委停車管理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