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的屋脊”通了大網電
阿里聯網工程正式投運,三十八萬農牧民告別缺電歷史
本報訊 寒冬來臨之際,又一條“電力天路”騰躍雪域高原。12月4日,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投運,結束了阿里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這是西藏電力跨越式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西藏自治區統一電網形成。
“父母那代人點蠟燭,我們這代用上電了,下一代就不知道缺電是啥滋味了。”58歲的措布加二十多年前離開老家普蘭縣到噶爾縣獅泉河鎮工作,“我在一家銀行上班。那時候電不夠也不穩。行里備著發電機,可也總壞。我經常自己修。”而如今在普蘭縣岡仁波齊峰腳下的塔爾欽小鎮上,57歲的赤來終于等來了大網電。他開的家庭旅館8年間增加了近50個房間,但給客人配的電熱水壺等電器有時只能當擺設。赤來說:“電不夠用,停電了要靠光伏板救急。抽水機有時也帶不動,我們要跑很遠去挑水,就盼著趕緊通大網電。”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這里有壯美的高原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卻也因為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此前,阿里地區長期缺電,依靠小水電等電源供電。阿里聯網工程可為當地送來穩定的大網電,改善沿線38萬農牧民的用電條件,還將促進西藏清潔能源開發外送,加速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造福西藏各族人民的又一條光明線、保障線、團結線、幸福線。
阿里聯網工程于2019年9月開工,2020年2月作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首批復工的重點項目之一復工,并為務工人員提供返崗就業條件。定日縣青年次旦曲美在工程中學到了技術,還打算以后買輛吊車再去干其他工程。工程建設共吸納當地農牧民就業2678人,零星用工10246人次,采購當地砂石料等物資總金額超過8400萬元。
阿里聯網工程是繼青藏聯網、川藏聯網和藏中電力聯網工程后,國家電網公司建成的又一項超高海拔、超大難度輸變電工程。工程新建6座變電站、1689千米輸電線路,總投資74億元。從日喀則到阿里,工程3次跨越雅魯藏布江,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馬攸木拉山。建設者克服高寒缺氧、沼澤地施工等難題,在關鍵技術攻關、生態環境保護、人員健康保障等方面創新探索,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為高海拔電網工程建設積累了新經驗。
工程投運是新的起點。26歲的阿里供電公司員工多布旦是工程新建的220千伏巴爾、霍爾兩座變電站的站長,4月份起就為后續運維工作做準備:“這是阿里第一次有220千伏電壓等級變電站。把技術鉆透了、本事練硬了,我們有信心運維好聯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