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動新聞發布制度化”。此后,有關部門先后下發了《關于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機制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我國黨政機構正在建立和完善新聞發布制度。
第一,新聞發布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營造有利于我國和平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政治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更加公開透明,使人們能夠更容易地獲得各種政務信息;黨和政府也要把有關政策、方針及時傳達到干部群眾,使之成為大家的共識。加強新聞發布,作為推行黨務和政務公開的一個重要形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現實需要。
第二,新聞發布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媒體傳播新聞事實信息,對傳播黨和政府政策主張、引領輿論走向有著重要意義。
在傳統媒體時代,通過新聞發布渠道通報重大新聞、公布事實真相,是一種統一口徑、避免傳播偏向的做法。而在網絡時代,健全新聞發布制度,有利于應對新媒體格局的變化所帶來的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紊亂、謠言盛行的負面影響,在第一時間做“新聞事件的定義者”,盡快滿足受眾知情權,避免謠言傳播,保障信息安全。目前,新聞發言人的新聞發布主要采取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記者吹風會、媒體通報會、向新聞媒體發送新聞稿、通過網絡媒體與網民在線交流、邀請新聞媒體參加有關工作會議、向新聞媒體發表談話或接受采訪等形式。
第三,完善我國政府新聞發布制度、新聞發言人制度,對于塑造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定期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境外記者參加,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為他們報道中國提供權威信息,從而引導他們客觀公正地報道中國,對于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不定期地針對突發事件或國際關注的重大問題舉辦新聞發布會,有利于及時對我國的重大問題釋疑解惑,“以我為主”釋放關鍵信息,在國際輿論面前贏得主動。
同時,新聞發布制度也是一種國際慣例,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普遍做法。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可以改變國外新聞工作者對我國新聞信息公開制度的“刻板印象”,有利于塑造我國良好國際形象。
現在,我國的新聞發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初步建立,各級新聞發言人逐步已配備到位,政府新聞發布工作正在日趨制度化、規范化。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新聞發布機制,提高新聞發布的專業水平與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