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2020年中國新媒體大會“新平臺的社會責任”分論壇揭曉“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
——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系列評論之三
11月19日下午,在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新平臺的社會責任”分論壇上,“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特別推薦案例”“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優秀案例提名”“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一一揭曉。媒體大咖主旨演講、扶貧公益優秀案例評選揭曉、2021中國新媒體聯合公益行動啟動……將“新平臺的社會責任”這一命題,推向新時代新高度。
作為中國新媒體領域最具權威性、標志性、專業性的年度盛會,中國新媒體大會連續兩年花落長沙。今年開幕之初就為“社會責任”開辟了新論壇,并以扶貧和戰“疫”作為檢驗新媒體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這也釋放出一個信號,新平臺與傳統平臺雖形式不同,但社會責任始終是第一位的,新媒體平臺更應以先進技術為驅動,強化社會效益為先,以“技術服務內容,內容服務人民”為不變的追求。
湖南是傳統農業大省。疫情期間,為了更好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新媒體發揮出技術和智能優勢,投入特殊戰斗。以獲得“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優秀案例提名”的紅網“湘農薈大直播”為例,疫情期間,“湘農薈”借助紅網覆蓋全省的省市縣三級全媒體傳播矩陣優勢應運而生。截至10月底,其公益助農行動覆蓋湖南17個縣區,累計實現觀看總點擊量超13.3億人次,提供農業供需信息22700余條,線上線下帶動全省農業關聯銷售超20.2億元,不僅帶火消費,還為推動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注入磅礴動能。
此次論壇,一批優秀助農品牌入選國字號“新媒體扶貧案例”,彰顯了國家對新平臺承載社會責任的重視與肯定。除了“湘農薈大直播”,人民日報社的“為鄂下單”、天津津云新媒體集團的“老鄉別急,我們幫你”、中國青年報社的“青耘計劃”、湖南廣播電視臺的“芒果扶貧云超市”等等,在本次論壇中脫穎而出,一個個新聞扶貧的典型案例和有益探索,形成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帶動經濟收益的提升,觸發一種新的媒體現象,新媒體在社會責任擔當上大有可為,前景遼闊。
論壇大咖云集,論道新媒體新技術,干貨滿滿。人民日報社編委、秘書長喬永清指出,技術是活力之源,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跟風,要從拼數量向拼質量轉變,做強新型主流媒體;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指出,人工智能深刻重塑新聞傳播的面貌,5G加速應用推動新的新聞業態呼之欲出,萬物互聯、萬物皆媒時代正在到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劉曉龍提出,以“大象也要學會跳舞”的精神擁抱數字化、迎接數字化……布局未來,唯有深度融合,才能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以優質作品收獲亮眼成績。
好風憑借力,扶搖九萬里。今天,以新技術為引領,公益帶貨、鄉村振興青年助農、教育公益助學蓬勃發展,彰顯了新媒體的開拓意識與責任擔當。我們期待,以大會為契機,各方面建言獻策,讓新媒體新平臺更好承載社會責任,為社會注入更多暖流,為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