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韜奮獎參評人員事跡材料
報送單位 |
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初評委員會 |
||
作者姓名 |
王丹鷹 |
作者工作單位 |
中國新聞社 |
參評者事跡 |
王丹鷹同志是中共黨員、高級記者,長期擔任中國新聞社專稿部、特稿中心主任,現任中新社香港分社總編輯。他忠誠黨的新聞事業,踐行“四力”,30年來在對外報道的一線從事采編工作,參加過全國“兩會”、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世界婦女大會、世界銀行年會等諸多重大報道,2次作為隨團記者采訪國家領導人出訪活動,發表過上千篇專稿、專欄稿、評論等,被近百家境外媒體廣泛刊載。與此同時,他在編輯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作為團隊負責人參與、統籌了許多專項輿論引導任務,承擔了大量中新社文字通稿和專稿稿件編輯、選題策劃及內容把關等工作,在國際傳播領域中發揮了獨特作用。他參與采寫、編輯的稿件曾四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并獲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好新聞、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好新聞等重要獎項。王丹鷹同志以30年的新聞實踐,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與努力。? 一、正確引導,傳播好中國聲音? 王丹鷹同志政治上嚴于律己,廉潔守紀,將政治理論學習與對外報道的實際工作相結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準確把握黨的大政方針和外宣政策,采編、策劃了一大批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對外通稿、專稿、特稿。其中,中新社對外專稿更是外宣事業的奇兵,對稿件內容的把握需要很強的政策性和專業水準。王丹鷹同志在中新社專稿部、特稿中心和香港分社的工作崗位上始終穩妥把握了正確輿論導向,帶領相關團隊以專業的水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實事求是的文風和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也影響了專稿部、特稿中心和香港分社的同事們。2013年,王丹鷹同志及時主持策劃了一批輿論引導系列專稿,積極發聲,在海外多家華文媒體落地,獲得了第23屆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二等獎。? 他兩次赴港工作,策劃、協調、統籌了大量有針對性的報道,并推進媒體融合,穩妥把關,有所作為,起到了釋疑解惑的作用。例如去年9月21日的一篇圖文稿為6家香港本地主流報紙刊用,視頻稿件也獲得香港無線、有線、now TV和美國中文電視臺等多家境外電子媒體和新媒體采用,其中秒拍平臺的播放量超過300萬次。? 二、以文為媒,講好中國故事? 王丹鷹同志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調入中新社專稿部伊始,他就受命恢復一度中斷的在香港某報上的兩個專欄供稿,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媒,影響香港乃至島內讀者。? 王丹鷹同志主持專稿部、特稿中心筆政期間,在他的推動和努力下,中新社在境外媒體上增辟了9個專欄,提升我對外傳播能力。2008年,在王丹鷹同志主持下,中新社專稿部策劃推出了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系列報道,在香港媒體上連續多日整版刊出,向香港乃至海外讀者宣傳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和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這組系列報道獲得當年中國新聞獎國際傳播三等獎。? 1994年,王丹鷹同志參與了中新社與臺灣媒體的合作,為宣傳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成就、促進兩岸經貿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王丹鷹同志從帶領團隊策劃選題、開拓人脈聯系采訪,到稿件編審,為合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三、守正創新,提升國際傳播力? 王丹鷹同志任專稿部、特稿中心主任的十余年中,不斷加強市場調研與推廣,努力開拓新的媒體客戶,僅2010年一年,就新增了5家海外客戶。2011年,中新社專稿部發展成特稿中心,在他的帶領下,中心的海外客戶、稿件品種、記者隊伍都有了很大發展,還增加了新媒體產品,特稿中心的境外客戶已遍布港澳臺、東南亞、日本、美國、歐洲、大洋洲等地,除服務于海外華媒的傳統市場,還服務西方主流媒體。? 四、精益求精,四獲中國新聞獎? 主持專稿部、特稿中心和香港分社編務后,王丹鷹同志將更多的精力投入選題的策劃、稿件的編輯與審核把關上。在編審稿件過程中,王丹鷹同志對稿件精益求精,他單獨或參與編審的稿件,曾先后四次獲得中國新聞獎,體現了他敏銳的新聞觀察力、很強的選題策劃力和深厚的編輯功力。? |
||
參評者簡歷 |
1990-03到 1994-02 ?中國新聞社任專稿部記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