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花生的事兒能做多大
?
"磅秤上放粒芝麻——無足輕重",這句歇后語打趣的,是芝麻的小。小小一粒芝麻的事,能做多大?
你可以到平輿縣藍天芝麻小鎮來尋找答案。
5月30日,從縣城向東北不到3公里,風景突然為之一新,一望無際碧綠的芝麻地里,粉墻黛瓦的芝麻小鎮大門格外惹眼。走進占地8000畝的小鎮,你可以在不同的時節沉醉在桃花、荷花、丹桂的香氣中,可以在年莊磨坊村親手榨一道石磨香油,可以在采摘園里淘些時令果蔬,還可以在小溪里摸魚蝦、田野里捉螞蚱。餓了,小芝麻大食堂供應獨一無二的芝麻宴,芝麻葉雜面條絕對正宗。累了,櫻花夢谷里,曲徑通幽處十幾棟民宿各具匠心。別忘了,臨走一定要帶些小鎮特產,冷榨芝麻油、芝麻花茶、芝麻葉,還有從白芝麻中提取出來的木酚素,合成咀嚼片、代餐粉、面膜、洗面奶、香皂等,絕對純天然高科技喲。
第一產業,小鎮按照"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種植大戶+農戶"的產業化合作模式,供種、播種、施肥、技術指導、收購"五統一",建設有白芝麻特色種植示范園、智慧農業科技園、花果采摘觀光區、有機瓜菜種植基地。
第二產業,建設有白芝麻科技產業園,園區內,芝麻的籽、花、葉、稈全部成為工業化生產原料,產品由傳統的小磨油、芝麻醬,到附加值極高的系列保健品,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價值鏈條不斷攀升,實現了對小小芝麻的"吃干榨凈"。
第三產業,建設有以白芝麻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公共配套設施,圍繞芝麻設計消費和服務項目,吃、住、行、游、購、娛各項要素齊全,從口腹之欲到精神之享,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總有一款滿足您。
芝麻小鎮的開發商、藍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志合說:"光賣芝麻,一畝地收入不過千把塊錢;通過精深加工,收入至少增三倍;圍繞農字做服務業,搞休閑觀光鄉村旅游,收入更加打著滾往上翻。"老馮還以芝麻做比喻,"農,就相當于芝麻的根,一切都是從這里發端的。工,就相當于芝麻的稈,振興、致富全靠它。商,就相當于芝麻的花,既能扮靚鄉村,又能增值擴展。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三產融合,齊頭并進,就是芝麻小鎮的核心理念。"
與老馮理念不謀而合的,是距芝麻小鎮50多公里的正陽新地花生集團董事長、總裁李廣海。依托當地豐富的花生資源和種植傳統,他規劃建立了占地7平方公里的花生小鎮。一產叫"花生田園守望",五萬畝種植基地;二產叫"花生夢工廠",生產全系列花生產品,從常見的花生油到高端的高水分花生組織蛋白;三產叫"花生主題樂園",涵蓋娛樂休閑、配套商業、文化體驗、體育活動等。小鎮的鏈條甚至還延伸出了花生學校和渤海花生交易中心,讓"中國花生之都"的成色更足。
李廣海說:"花生夢工廠是整個項目的‘引爆點’。二產既可以反哺農業,提高供給質量;又可以托舉服務業,滿足市場需求,是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
如今,像芝麻小鎮、花生小鎮這樣的田園綜合體、農業新業態,在駐馬店市已達19家,從賣初級農產品到賣深加工產品再到賣風景,該市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超過了1000家。駐馬店市副市長劉曉文說:"駐馬店是個農業大市,最大的優勢就在農業。把農業做大,再圍繞農業上工業、做三產,就能實現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不但強了農業,富了農民,還美了鄉村,培育了新型農民,加快了傳統農區城鎮化與工業化的步伐。這就不僅僅是1+1+1=3,而是1+2+3=6。農業農村有干頭,鄉村振興有盼頭!"
看來,芝麻花生的事兒,還真能做很大。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