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論壇
2020-10-14 15:13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代表作基本情況【上半年】
?
上半年代表作標題
|
服務民生,別等到被“考問”時才出汗紅臉
|
發表日期
|
2019-5-29
|
作品評介
|
???作者反應靈敏,態度鮮明,體現了黨報評論員的擔當和作為。????行文先褒后貶,抽絲剝繭,層層深入。????觀點明晰而富有針對性,語言平實而不失尖銳潑辣。
|
采編過程
|
???寧波的大型電視問政節目《民生問政?服務問效》首次開播,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鄭柵潔等市領導參加。作者看了節目,感觸良多,打電話給參與節目制作和采訪的同行了解到,一些部門“一把手”對問政節目抵觸情緒很重,私下里多有怨言。寫篇評論,為問政節目鼓與呼的想法,油然而生。????作者結合平時的觀察和思考,花了一天時間,寫成這篇評論。在為寧波能有這樣的節目和現場接受問政的“一把手”們點贊后,筆峰直轉,批評了一些機關部門和領導干部平日里的無所作為、態度冷漠,深入論述了“病因”所在,并開出了“藥方”。
|
社會效果
|
???這是旗幟鮮明地為寧波的電視問政節目叫好的第一篇評論,有力批評了一些機關部門、領導干部對問政節目的非議和抵制。評論受到市民好評和市領導肯定,在機關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中引起較大反響。不少新聞同行和讀者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這篇評論,甬派客戶端、中國寧波網、人民網等也作了轉載。
|
上半年代表作
|
? 寧波也有自己的電視問政節目了——由市"六爭攻堅、三年攀高"抓落實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寧波廣電集團共同舉辦,大型電視問政節目《民生問政?服務問效》首期節目近日錄制完成。5月27日20時10分,該節目上集在寧波電視臺、甬派客戶端、寧聚客戶端同步播出(下集28日20時10分播出),一時間成了熱門話題。 杭州、溫州、武漢、西安等地,早就有了電視問政節目,我看過幾次,問得那叫一個"辣味十足""酣暢淋漓"。為寧波填補了這一"空缺"點贊。同樣值得點贊的是,在問政現場,接受問政的,幾乎全是有關部門的"一把手"。 這樣的安排,很有好處。一是主持人、觀察員、"一把手",有問有答還有評,節目內容飽滿,充滿張力,不光有利于傳播,受眾關注度高了,也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倒逼有關部門盡快解決問題。 二是好多問題要盡快解決,還得"一把手"出手。像政府職能部門的網站、咨詢電話成了擺設,像鄞州區新老行政服務中心存在"有償代辦"現象,這樣的問題存在已久,算是"老大難"了。現場問政,"一把手"們個個態度誠懇,毫無推諉扯皮,"主要責任在我們""我們也應該承擔責任",紛紛表示"馬上整改好""明天就改過來"。 事實早已證明,"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手就不難",只要"一把手"說要解決,上述那些群眾遭遇的"老大難"問題,一定能夠馬上解決。一些問題之所以長期解決不了,要等媒體曝光、領導批示甚至怒斥后才能解決,也說明,不讓"一把手"們在大庭廣眾之下出出汗、紅紅臉,許多小得不能再小的問題,也有可能因為操辦者不上心、不作為、不擔責而拖成"老大難"。 針對網上"辦事窗口"成擺設現象,現場評論員、光明日報寧波記者站站長曾毅用了幾個詞表述感受:無力、欺騙、悲哀(反思)。與那么多"一把手"面對面,有的可能還不陌生,她這話算是說得重了,現場的"一把手"們應該出汗、紅臉。但"一把手"們現場出汗、紅臉,為的竟是一些長期存在、我們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的老問題,那么,接受批評的態度再誠懇、承諾整改的態度再堅決,也只是態度誠懇和堅決而已,就整改解決問題、提高服務效率而言,只能算是起了個頭、破了個題。 現場,"一把手"們多有自我批評和反思,但這不應該只是現場的、一時的,而應該是長期的、常態的。換句話說就是,服務民生,不能等到被"考問"時才出汗、紅臉,要把功夫下在平時,把工作做在前頭。 在問政現場出汗,不如平時出汗。"一把手"們不能只是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看材料,要走出去、走下去,多到基層和群眾中去,多些問題意識,多些換位思考,多些親身體驗,多些感同身受,多想想、多問問、多找找自己轄內存在的問題。我相信,一個部門、一個領導,只要想知道自己轄內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那群眾和服務對象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知道了問題所在,就要下大力、出大汗去解決。要讓下屬為解決問題而出力出汗,自己首先要出汗出力;也只有自己出汗出力多了,下屬才可能真正出汗出力,而不是大搞形式主義、大做表面文章。 在問政現場紅臉,不如平時紅臉。對于群眾的批評,不光要聽得到;聽到了,還要紅紅臉,要有"羞恥感"——為群眾服務得好是本職,服務不好就必須接受批評、反躬自省、認真整改,而不是群眾對問題反映已久甚至怨聲載道,自己卻置若罔聞,或者這只耳朵進那只耳朵出。平時就紅臉,"一把手"們還要敢于和不擔責、不作為者"紅臉"。怕得罪人,自家關起門來不"紅臉",你好我好大家好,群眾老是"辦事難",若是問問群眾感受,若是被現場問政,那自個兒恐怕只有紅臉的份。 現場問政,有了好的開頭,一次次問下去,讓人樂見它的好處。當然,"一把手"們現場被問得額頭冒汗、面紅耳赤,畢竟是一件丟人的事,把問題全攬下來,承諾認真整改就是應該的。讓人擔憂的是,許多問題,群眾不止一次反映過,媒體不止一次曝光過,評論員們不止一次"悲哀"過,過段時間,照樣"故態復萌""死灰復燃"。不是說有關部門當時沒有解決問題,而是媒體曝光了哪個問題,就只解決哪個問題,沒有舉一反三,沒有主動作為,沒有完善制度,更沒有問責追責。 所以,還是要麻煩記者們再"追"一下,過段時間殺個"回馬槍",看看問題到底解決了沒有,或者時不時地來個"突擊采訪",看看問題是不是"仍然是問題"。 ?
|
?
責任編輯: 張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