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鄉村價值,構建鄉村振興媒體推動力
????——以《四川農村日報》為例
????摘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演進及實施過程中,《四川農村日報》的采編實踐表明,對鄉村價值的厘清、激活和提升,有助于推動鄉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據此《四川農村日報》大膽創新,構建更強勁、更持久的鄉村振興媒體推動力,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大局。
????關鍵詞 鄉村振興;鄉村價值;涉農媒體;“三農”工作
????《四川農村日報》是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報《四川日報》的農村版,創刊66年來,始終面向農村,服務“三農”。近幾年來《四川農村日報》陸續推出了直接服務于現代農業發展和脫貧攻堅事業的各類深度報道,推出了頭版常設小言論專欄《田園小議》,推出了輿論監督報道專欄《農報眼》,推出了直接促進農產品銷售的《電商》專版,推出了獨具特色的農村學生作文專版,推出了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為主旨的《鄉村振興論壇》評論專版和《大地周末》文化副刊……這一系列圍繞鄉村價值所作的探索和創新,得到了農業界、新聞界的廣泛好評,在全國農民報系統好新聞評選中連年取得較好的成績,特別是在2017年四川省新聞獎評選中,報社選送的參評作品100%獲獎,其中一、二等獎獲獎率達到7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中央農辦負責人在解讀鄉村振興戰略時指出,“實現鄉村振興,重新認識和發現鄉村價值” 。[2]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朱啟臻認為,鄉村價值包括生產價值、生活與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方面[3]。本文從《四川農村日報》的報道實踐入手,探討鄉村振興與鄉村價值的關系,以及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洪流中,涉農媒體又該有何作為等現實問題。
????一、著眼于鄉村生產價值的提升,以助農增收為出發點,變身“媒體資源整合器”“農副產品包裝師”“地方風情傳播者”
????鄉村的生產價值,是鄉村價值體系中極為重要的方面。中國傳統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民自古以來都是低收入人群。發展現代農業就是為了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四川農村日報》一直致力于助農增收,以此為出發點,提出要做“媒體資源整合器” “農副產品包裝師”“地方風情傳播者”的目標,并展開了多種形式的嘗試。
????(一)辦活動,做好“媒體資源整合器”
????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四川農村日報》不僅大張旗鼓做好相關報道,還策劃和舉辦直接服務于“三農”的活動,比如曾于2014年發起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鏈戰略協作平臺。該平臺聯動省農業主管部門,整合各類媒體資源,以生產聯盟、農資聯盟、農產品加工聯盟以及金融、保險、物流、全媒體等服務聯盟為基礎,通過現場對接會、專題研討會,運用平面媒體、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報等媒介,讓聯盟成員間實現信息共享、產品交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助增收,做好“農副產品包裝師”
????圍繞農副產品的品質提升和促銷,《四川農村日報》開辟大量的專版和專欄,以信息資源和傳媒力量,服務“三農”,助農增收。《農技》和《創富》是《四川農村日報》兩個特色優勢版面,前者致力于為農戶傳授農技知識,后者則介紹增收方法和路徑。兩個版面都深受讀者的喜歡。在新一輪改版中,這兩個專版的出版頻次更加密集,專版內容也更加符合當代農村生產實際。同時,《四川農村日報》增設了《電商》專版,介紹全國各地利用電子商務實現農產品井噴式增長的典型案例,啟迪農戶、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此外還有計劃、成系統、長時間地在版面上集中推薦地方特色農產品,并配發相關的新聞報道,幫助一些農產品入駐電商大平臺。《電商》版引起了許多城市消費者的關注,他們自愿成為《四川農村日報》的“農粉”,通過各種微信群、 QQ群,參加報社組織的團購活動或現場采摘活動。隨著線上線下活動的深入開展,該版已經與現代農業產業鏈戰略協作平臺形成了呼應、互動的關系,將使更多的農戶受益。
????(三)重節會,做好“地方風情傳播者”
????圍繞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四川農村日報》助力鄉村旅游、生態康養等產業發展。農民如何增收?除了實現農副產品的高附加值外,美好的鄉村環境也是可以“變現”的:鄉村游會給農民帶來直接而又可觀的收入。然而,鄉村如何亮出自己的特色風情而贏得觀光客的青睞,卻是一個大難題。《四川農村日報》主動扮演“地方風情的發現者、傳播者”,努力讓美好的鄉村,更好更快地走進公眾視野。
????1.高度重視“春天三部曲”系列報道。“春花”“春茶”“春游”報道,構成《四川農村日報》開年重點報道“春天三部曲”,目的是把最美的春光、最美的春游目的地、最美的春游紀念品,打包發送給讀者,也把美好的鄉村環境“推銷”出去。“春天三部曲”每年都要發幾十個專版,僅是頭版推出的看點照片,就有幾十張;專版和專題報道之外,往往還會附上服務性極強的“鄉村旅游攻略”,讓讀者“一報在手,踏青不愁”。“春天三部曲”我們已經堅持了數年,成為了報社的一個重要品牌。
????2.積極參與地方政府主辦的節會活動。近年來地方政府大打節會經濟牌,通過主辦各種各樣的節會來提高地方知名度。由于節會眾多,加上主辦者多為縣一級或者鄉鎮一級政府,如果前期宣傳工作沒有到位,活動影響就不會太大。《四川農村日報》積極介入地方主辦的各類節會活動,不僅在報紙上做圖文報道,還聯動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在全國影響較大的新媒體做直播或剪輯性報道,深受活動主辦方好評。對于省上舉辦的較高層次的涉農節會,《四川農村日報》更是傾情投入,全流程介入、全方位展示。鑒于《四川農村日報》對四川省農博會的高水平報道,四川省政府辦公廳曾發文通報表揚。
????3.精心報道新涌現出來的休閑農業業態,比如鄉村民宿、農業主題公園、生態康養等,很多報道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針對性,受到報道對象和讀者的廣泛好評。
????二、著眼于鄉村的生活與生態價值的提升,深入探究鄉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打下深深的綠色烙印
????農村生活令人向往,天人合一的生態涵養,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無不體現著天地對農人的眷顧和呵護。然而近幾十年來,鄉村的環境狀況卻令人擔憂:高污染高能耗企業下鄉落戶,農藥、化肥、農用薄膜等產生的影響日益體現,傳統村落日漸衰落……鄉村的生活與生態價值面臨嚴峻挑戰,有鑒于此,《四川農村日報》采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切中時弊,引發關注。
????(一)舉旗幟,樹理念
????《四川農村日報》通過報道大力宣傳中央提出的生態、綠色發展理念,結合四川省委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告訴村民,什么是鄉村真正的美,培育、樹立和強化村民的審美理念。為留住古院落、古樹、古鎮,留住鄉愁,報社開展尋找、評比“最美古村落”“最美古鎮”“最美古樹”等活動,激發村民的家鄉自豪感。
????(二)曝問題,亮“紅燈”
????《四川農村日報》突出問題導向,在頭版開辟以理性、建設性為基調進行輿論監督的新聞專欄《農報眼》,聚焦農村生活、生態方面的問題,曝光一部分鄉村環境方面的負面典型,廣泛匯聚各方專家意見,為美麗鄉村建設建言獻策。《農報眼》的一些報道引起相關領導和部門的重視,促成了問題的解決。此外,還有一些報道獲得了各類新聞獎。
????三、著眼于鄉村社會價值的提升,持續深入地關注糧食品質、鄉村教育等問題,體現強烈的民生情懷
????鄉村不僅是廣大農民勞動耕作、養活自己的地方,更是農民通過自己的勞動,種養出糧食果蔬,養活全人類的地方,這就是鄉村的社會價值。僅就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而言,鄉村的產業價值并不顯著[4],而從養活人類的角度而言,鄉村的社會價值卻是無可比擬的。與之相關的問題是:盡管農產品連年豐收、增產,但農產品的品質良莠不齊,令人擔憂。農業如何從增產轉向提升品質,從而實現增收?國民的餐桌安全,如何確保?《四川農村日報》從這些鄉村輿論重點關注的問題入手,濃情報道,解疑釋惑,體現出強烈的民生情懷。
????(一)為提升川米品質,一組追蹤報道持續兩年
????四川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大省,但是兩年前我們的記者發現了一個現象:省內的超市里,再也買不到四川大米了。川內為什么買不到川米?因為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川米品質不佳,部分川米甚至淪為了豬飼料。那么,為什么不能提高品質,做強品牌?……《四川農村日報》派出多路記者,從鄉村到城市,從田野到超市,從高校到廳局,與農民、官員、專家、經銷商、糧食加工者等深入對話、交流,一起糧食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案例,在版面上源源不斷地展開。兩年來,《四川大米該如何突圍?》《以優質稻為突破,川米能否香天下?》《高速增長10年,川糧按下慢進鍵》等20多篇追蹤報道陸續見報,引發強烈反響。最終,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農民提高了種糧積極性,四川糧食的品質得到很大提升,四川好米重新回到市場,回到了四川人民的餐桌上。
????(二)為孩子留一盞“希望的燈”,農村學生作文專版全國罕見
????農村孩子是鄉村的未來。農村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關系著鄉村價值,特別是鄉村社會價值的實現。《四川農村日報》特別關注農村孩子的成長。《作文課》專版每周出版一期,原則上只刊發農村鄉鎮學生和農民工子弟作文。“它很可能是全國唯一專門刊發農村學生作文的專版”,一位著名教育專家盛贊,“《作文課》的創辦是為缺少關愛的孩子留一盞希望的燈。”城市學生對發表作文不足為奇,但對于偏遠山區的農村孩子(有相當一部分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而言,發表一篇文章,可能就會被其視為自己跟家鄉以外的世界,建立了某種聯系;而對農民工子弟而言,發表一篇文章,可能會被其視為“城市開始接納自己”。讀者也對《作文課》評價甚高,稱之為“農村娃娃起飛的搖籃”。
????四、著眼于鄉村文化價值的提升,致力于鄉村治理體系的健全和文明和諧鄉風的形成,做鄉村文化振興的積極踐行者
????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中央提出,要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5]……鄉村文明的養成與鄉村治理體系的健全密切相關。用浸潤的方式以文化人,以修養提升的方式培育文明鄉風,《四川農村日報》把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融入到版面的字里行間,起到了較好的引領作用。
????(一)重“頭人”,樹典型,助力構建善治鄉村
????火車快不快,全靠“頭人”帶,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以及新鄉賢、新農人、大學生村官、農村合作組織負責人等有識之士,在鄉村矛盾化解、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四川省提出的“四好村”建設(“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把美麗鄉村的環境營造和鄉村思想文化建設對接起來,《四川農村日報》開辟《聚焦“四好村”》《農民夜校》《第一書記》《村里的新鄉賢》等專欄進行經常性報道。對最美鄉村醫生、最美鄉村教師馳而不息地進行報道,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身邊人的嘉言懿行影響村民,鞏固鄉村思想文化陣地,助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二)“大喇叭”“悄悄話”,吹播鄉村文明新風
????見賢思齊、見德思義、尊老愛幼、守望相助、禮義傳家、鄰里和睦……為進一步倡導鄉風文明,《四川農村日報》加強言論引導,每周推出《鄉村振興論壇》評論專版,致力于做鄉村治理特別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輿論大喇叭”;為及時回應村民現實關切,自2017年7月起,《四川農村日報》在頭版開辟小言論專欄《田園小議》,除了非常特殊的原因以外,原則上每期報紙頭版都要推出《田園小議》,三四百字,用鄉親們的口吻說話,把話說到鄉親們的心坎上。讀者稱贊,“這種小言論接地氣,說大白話,讓人很受用,是咱鄉村的‘文明悄悄話’。”
????(三)做專題,傳文明,滋養鄉村精神生活
????為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等領域的宣傳報道,滋養村民精神生活,美化村民精神家園,《四川農村日報》每年都開展“農民讀書征文”活動,還開辟《大地周末》文化副刊,著眼鄉村文化的梳理和確認、鄉村風物的記錄和激活,字里行間濃縮城鄉生活的嬗變,展現新時代新農村的風光美人情美;推出《舌尖上的山川風味》《身邊的非遺》《鏡頭下的四川古村落》《作家眼中的四川歷史名人》等系列深度專題報道,激發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審美情操。
????《大地芬芳》基層文藝作品專題特別值得一提:以縣域為單位,定期、集中刊發當地藝術家的書畫攝影作品。所發作品反映當前四川新農村生活的主旋律,呈現新農民的精神面貌,省美術家協會稱“這種報紙定期推出基層藝術家作品的做法多年未見,值得大力發揚”,是“鄉村振興的藝術表達、蜀鄉山河的基層刻畫”。
????近年來,圍繞鄉村價值的激活與提升,《四川農村日報》開展了上述一系列的采編實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們發現,鄉村的生產價值、生活與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對應的恰恰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有鑒于此,《四川農村日報》將大膽創新,構建更強勁、更持久的鄉村振興媒體推動力,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大局。
????參考文獻
????[1]董峻、王立彬.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7-12-30.
????[2]高云才、朱雋、王浩.鄉村振興,順應億萬農民新期待[N].人民日報,2018-1-14.
????[3]朱啟臻.鄉村振興與鄉村價值的發現和提升[N].光明日報,2018-7-3.
????[4] 國家統計局.2017年四季度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結果[EB/OL].國家統計局官網,2018-1-19 .
????[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Z].新華社,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