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60萬中低收入家庭撐起保護傘
????無錫方案探索破解全國性扶貧難題
????2018-12-29
????12月22日,無錫日報獨家報道《“全病種”醫療自費支出救助開出“第一單”》在市民中引起廣泛關注,不少市民致電黨報或民政部門咨詢政策細節。
????我市在國內首創,將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1.5倍的中低收入群體納入社會救助范圍,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對中低收入居民疾病醫療自費支出“托底”,實施不限次數、“全病種”救助,極大擴展了社會救助的范圍。為破解因病返貧、因病致貧這一全國性難題,貢獻出“無錫方案”,力爭不讓一戶困難家庭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掉隊。
????面對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針對“病根”精準發力
????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無錫,社會保障制度相對比較完善,覆蓋面廣,保障水平也處于全國前列。據統計,我市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5%。然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仍然困擾著許多中低收入居民。據市民政局統計,在我市的致貧、返貧對象中,超過70%是因患重大疾病醫療自費支出較大而導致的。
????“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組成,其特點是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即補償居民基本醫療、基本藥物的支出,保障每一位居民有醫可用、有藥可吃。”無錫市社保基金中心醫保部部長陳文晞說,按比例報銷之后,患者依然要負擔一部分醫療費,加之治療過程中,一些醫療器械、藥物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種種原因導致很多患上重大病的患者自費醫療負擔依然沉重。
????市民小袁幾年前生了一場大病,每月需支出自費醫療費2萬多元,已累計支出70多萬元,民政部門等雖已給予救助和慰問,但仍然顯得杯水車薪。為了治病,小袁一家欠下許多債務,不得不出賣房產。當前,類似小袁這樣的市民還有不少。市民政局副局長錢曉東介紹,此前,我市通過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深度救助等方式,基本解決了醫保體制內重大病困難患者的救助問題,但尚未將疾病醫療自費支出部分列入救助保障范圍,導致部分重大病患者因自費醫療支出較大而致貧、返貧。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無錫有責任也有能力為破解因病返貧、因病致貧難題做出自己的探索。”市民政局局長葛恒顯說。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經過深入走訪調研,我市民政局、衛計委、人社局等專題研究制定針對中低收入居民疾病醫療自費支出的救助方案,填補這一當前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社會救助政策中的空白點。
????政策制定力求科學有效 精準消除救助“空白點”
????為制定出適當的救助政策,市民政局、衛計委、人社局等組織調研小組深入基層,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征求最優方案。
????全程組織參與這項政策醞釀、制定、實施的錢曉東告訴記者,最初曾經設想沿用傳統的社會救助模式,由政府部門包辦,通過社區(村)、街道(鎮)、區、市逐級對救助申請進行審核,進而辦理救助。但由于操作的專業性、精準性和工作量非政府部門一家所能勝任,這一方案被否決了。還有一種方案是向第三方購買服務,經過測算,這種方案成本太高。最終,政府使用財政資金投保,由專業的保險公司開展運營的市場化方案勝出,力求政策科學高效。
????為了最大限度消除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的“空白點”,將盡可能多的無錫中低收入市民納入救助范圍,我市科學劃分了特定對象、普通對象、特殊對象三類不同救助對象,分別給予不同比例、金額的救助。
????“由于沒有案例可以參照,政策制定過程中,如何確定救助范圍成為一個難點,范圍既不能太小,讓救助效果大打折扣;也不能盲目擴大,最后導致財政支出過大而難以為繼。”葛恒顯說。最終出臺的救助方案,將具有本市市區戶籍、參加本市基本醫療保險、經有關部門認定的中低收入居民都列入了救助范圍。據初步估算,2018年度,符合救助條件的無錫市民家庭約有60萬戶。
????在保障內容方面,我市參照國家衛健委相關標準,納入救助范圍的各類病種共1539種,實現了“全病種”覆蓋。同時,對保障對象治療疾病經醫療機構出具醫囑并確認的個人自費醫療支出,區別不同對象實施差別化救助,有效防止過度醫療現象的發生。
????創新模式讓群眾少跑路“不見面”審批確保高效
????12月20日,無錫市中低收入居民疾病醫療自費支出救助的受理系統上線運行;12月21日,符合救助條件的市民吳慕舟在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第一個通過系統提出救助申請,并在當天得到受理;12月22日,全市第一筆救助款1.8萬余元撥付,打入了吳慕舟的賬戶。
????“運行幾日來,越來越多的市民自主或在家人等的幫助下通過‘不見面’的線上方式,提出申請。”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楊國興介紹,為精準高效開展救助,我市在設計中低收入居民疾病醫療自費支出救助政策時,特別注意創新運作模式。相關部門通過公開招標,委托專業公司對申請資料進行審核;開發設計了相關部門之間信息數據實時共享的自費支出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住院救助網上受理、系統審核和打卡發放的“不見面”服務。
????“我們希望給患小病的市民‘小補助’;給患大病的市民‘大補助’,盡可能減少‘折騰’。”楊國興說,現實中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群眾準備了很多材料、跑了三四趟,才把報銷款拿到手,有些群眾甚至因為程序繁瑣而放棄了小額報銷,這與救助的初衷相違背。而現行運作模式操作方便、運行透明,最大限度消除了社會救助工作中的種種弊端。楊國興表示,今后將根據市民使用反饋的情況,不斷對申報流程加以修改、完善,與多部門共享信息數據、合力推進政策有效落地,讓救助更加精準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