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不折騰”開發建設“不濫權”
????玉山一張規劃圖“接力”35年
????本報玉山訊(記者黃穎、鄭榮林)12月21日,玉山縣規劃展示館迎來了今年第47批次的省外考察團——河南省新鄉市人大考察團。一個縣級規劃展示館為何有如此吸引力?站在一幅黑白規劃圖前,玉山縣城鄉規劃局總工程師柴圣亮介紹,這張1983年編制的玉山縣城總體規劃圖,一直“管”到了現在。35年來,玉山縣“守身如玉”,始終按照第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藍圖,深挖本土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如今,一個“濱水聚核,山水抱城”的精品城市呈現在世人面前。
????特色,是城市永恒的生命力。1983年,玉山縣圍繞“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理念,適度超前編制了第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結合玉山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一面環山、三面環水”獨特山水格局,提出了“保護好古跡,提高綠化覆蓋率,發展旅游事業”的城市定位。30多年來,玉山始終堅守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山水文化旅游休閑名城”這一目標,城區范圍內錯落有致建成了9個主題公園,形成“半江青山半江城”的意境。目前,玉山城市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42.21%、17.2平方米,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成為全省城景合一的全域旅游典范。
????對規劃的堅守并非是一成不變。35年來,玉山縣城市常住人口增長7倍,城市框架擴大近10倍,城市總體規劃雖經三次修編,但對城市定位、城市空間布局以及注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始終不變。做好生態修復的同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打通“斷頭路”,改擴建學校、醫院,擦亮歷史文化名片。依托唐代閻立本墓、宋代端明書院、明代古城墻、清代考棚等歷史古跡,修復建設了11公里“一河兩岸”城市景觀帶,串成了一幅“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歷史風貌圖。
????“所有項目都必須在規劃指導下進行建設”,這條1983年版玉山縣城總體規劃中定下的“鐵律”,玉山一直堅守至今。玉山縣城鄉規劃局局長韓彬斌說,玉山縣歷屆黨政領導都有高度的“規劃自覺”,項目能不能落地、落在哪里,都要問是否符合“總規”要求,切實杜絕了開發建設的濫權、隨意與盲目。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方豪杰博士認為,“大拆大建”“一任領導一任規劃”是導致城市管理混亂、“城市病”加劇的原因之一。玉山縣規劃“不折騰”、一張藍圖繪到底,保證了玉山城市建設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提升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值得許多城市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