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廣播電視新聞專欄代表作基本情況
|
作品標題 |
《新聞縱橫》 |
|||
|
播出日期 |
2018年5月5日 |
時長 |
2小時 |
|
|
作品評介 |
一、緊扣時代主題,解讀熱點話題,服務于黨和國家。5月5日當日恰逢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活動,本期節目以該活動為核心主題,用第一小時的時間,重點圍繞“四路記者直擊海外紀念活動”“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的《習近平最新用典》”“特別節目《提問馬克思》”“傳記影片《青年馬克思》中西方視角下的馬克思是什么樣”等話題展開。采用多樣化的采制方式,如直播連線海外記者、專家訪談錄制、記者錄音報道等。主題鮮明,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實用性,可以最大限度激發聽眾認知與共鳴,切實宣傳、踐行馬克思主義積極性。 二、追蹤社會熱點,貼近百姓需求,推動社會進步。該天節目第一小時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為主題,同時也考慮到新聞時效性,在第一小時第二題位置播放當時熱議話題——中美經貿磋商。并于第二小時對多個社會熱點事件進行深度解讀、理性分析,如調查新聞《連云港多政府部門往公園偷倒萬噸垃圾》,貼近北京聽眾的政策解讀《北京城六區中小學入學新政》,具有國際視野并涉及我國周邊地緣關系的《朝韓統一時區》等新聞作品,注重時效性的同時,彰顯其作為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和大局意識。 三、搭建傳播矩陣,發揮新媒體優勢,增加傳播效果。本欄目雖為傳統廣播直播類節目,但在直播進行中,注重與受眾互動,力推網絡收聽與受眾互動方式。搭建以傳統廣播直播、“中國之聲”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在內的多維、立體式傳播矩陣。在內容上把握當下輿論宣傳方向,堅持做黨和人民的喉舌方針不動搖;在傳播方式上發揮新媒體優勢,占領新聞宣傳高地,融合多種媒介優勢力量,使信息得以充分傳播,人民訴求得以充分表達。 |
|||
|
采編過程 |
由頻率領導牽頭,組織多輪選題會,反復研究最終確定當日選題,并提前積極聯系海內外各路記者、專家約稿,力求從不同角度豐富節目內容。此外關注當下熱點,選擇時效性、貼近性較強的新聞事件,對本期節目進行補充。在保證本期節目扣準核心主題“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同時,也體現出本欄目的社會責任,保證節目內容的多樣性與可聽性。具體執行過程中,調動央廣多部門合作、交流、討論、改進,并對新聞定形,披星戴月,以精準為標尺出精品。 |
|||
|
社會效果 |
本期節目恰逢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活動,第一小時通過不同視角,不同采制方式,多方位立體打造了一堂生動的在線“公開課”,內容嚴謹、形式活潑,大眾化、通俗化,成功地引發聽眾卷入與共鳴。用生動的形式、新鮮的視角、誠懇的態度、理性的分析,為聽眾完成了一次“與馬克思對話”的致敬之旅。多家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平臺紛紛轉載,傳播數據較為突出,進一步加強了《新聞縱橫》欄目的品牌效應。除此之外,本期節目也沒有忽視《新聞縱橫》專欄本身定位,用第二小時做聽眾關心的新聞,緊貼聽眾需求,緊追社會熱點,受到廣大聽眾好評。 |
|||
(上、下半年代表作前各附1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