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科學癡人的沙漠狂想——從0到1,中國科學家為“地球癌癥”開出力學良方 |
參評項目 |
新聞訪談(新媒體) |
體裁 |
? |
||
字數/時長 |
0時16分59秒 |
語種 |
中文 |
作者(主創人員) |
張一葉(張勇)、康延芳、黃宇、易華、楊洋、李裕錕、翟浩宇、郭于浩 |
編輯 |
李春燕、周秋含、宋煦 |
原創單位 |
重慶華龍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華龍網首頁及客戶端 |
刊播日期 |
2023-11-2707:00 |
||
作品網址 |
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174073427415736320/app/content_1174073427415736320.html |
||
作品簡介(采編過程) |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癌癥。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召開座談會并強調,要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該作品通過“最美科技工作者”易志堅的經歷,講述了為全球沙漠化治理貢獻“中國方案”的動人故事。 人物典型,聚焦國之大者。重慶交通大學教授易志堅,15年來勇闖無人之地,從0到1原始創新,期間罹患癌癥卻克服萬難,讓3萬余畝沙漠面貌巨變。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易志堅團隊與蒙古、沙特等達成合作。作品通過易志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親身實踐,印證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為的”。 創新表達,硬新聞軟著陸。團隊深入試驗田,在沙漠與綠洲的多個場景中跟拍記錄,行進式訪談,呈現大量第一現場、第一視角,營造了在場感、沉浸感,調動情感資源,接通觀眾認知,呈現了一位有人情味、接地氣,鮮活立體、可親可學的科學家形象。 制作精心,扎實情感聯結。作品構思精巧,以易志堅拉小提琴為音樂主線,融入紀錄片特色,大量航拍呈現沙漠綠洲對比,視覺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采訪當地政府負責人和院士專家的多角度客觀評價,讓訪談更有說服力。作品提前半年籌劃,專班打卡推進,深入沙漠拍攝多天,后期逐幀打磨、精益求精,最終精彩呈現。 |
||
社會效果 |
作品推出后,易志堅教授團隊獲評2023年重慶市“最美生態環保人”稱號。作品在華龍網全媒體平臺發布,通過“1+41”重慶客戶端集群聯盟實現區縣全覆蓋,并通過bilibili、抖音、視頻號等平臺推廣,搜狐等頭部商業平臺轉發,重慶市委組織部官方平臺轉載,全網曝光量超1000萬+。不少網友在各平臺紛紛留言,或致敬科學家精神,或被易志堅的故事所感動淚目,或為精湛作品點贊,激發眾多網友對科學的敬畏和向往。 |
||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 |
1、主題立意高遠。作品從小切口切入,以科學家個體經歷承載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大敘事,彰顯在解決全球問題中的中國實力和中國自信。 2、訪談大膽創新。作品進入新聞現場,講述張弛有度,多種創作方式相結合,跳出了傳統新聞訪談的窠臼,綜合了新聞訪談和紀錄片的精華,呈現水準很高。 3、表達貼近時代。作品既有短平快的高節奏敘事,又不失人物豐滿和敘事溫度,真切樸實、細節動人,具有新媒體語境下傳播的時代感、年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