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
作品標題 |
解碼深圳新質生產力 |
參評項目 |
系列報道 (電視) |
|
字數/時長 |
0時12分48秒 |
語種 |
中文 |
|
作者(主創人員) |
李天南 、楊燁 、陳曉星 、劉韋彤 |
編輯 |
朱明 、劉興意 、鐘鵬超 |
|
原創單位 |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
發布端/帳號/ 媒體名稱 |
深圳衛視 |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深視新聞》 |
刊播日期 |
2023-10-01 到 2023-12-17 |
|
作品簡介(采編過程) |
敏銳感知,認真研學。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團隊主動作為,迅速請教多位專家學者,組建智囊團學習領悟。同時,深入企業、行業一線,實地了解何為“新質生產力”。 深入一線,挖掘探尋。開展“ 以新引質?向新而行——解碼深圳新質生產力”全媒體新聞行動,用深圳故事和實踐,豐富新質生產力內核。系列報道邏輯嚴謹,貫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聚焦八個“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職業、新賽道、新動能、新機遇。 案例鮮活,代表性強。深度揭秘了最新“技術底座”,如在長征五號B載人飛船試驗船上的“3D打印”;目前全世界最大尺度毫米級的結構超滑材料;“優薯計劃”突破雜交馬鈴薯育種技術……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在報道中表示,他所在的量子科技領域在深圳迅速崛起,深圳在形成新質生產力上起到“尖刀班” 的作用。系列報道還走進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重大戰略平臺——前海、河套等,看改革利好如何推動深港合作、科研成果轉化等。 小屏牽引大屏,產品豐富。報道通過新媒體小屏牽引電視大屏生產,推出新媒體系列直播,同步在電視節目中播發系列報道、新媒體圖文解讀和短視頻,形成多層面、立體內容傳播。 |
||
|
社會效果 |
作為地方主流媒體,深圳衛視《深視新聞》是較早推出解讀新質生產力的媒體之一,系列報道推出后,引發企業界、行業及研究學者的廣泛關注、討論。中宣部新聞閱評專題表揚,稱深圳衛視認真研學、立足本地、力求吃透,結合當地實際宣傳“新質生產力”論述,播出專題新聞和理論解讀,推進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 系列報道本身較好地引導了輿論,尤其讓企業、行業進一步對自身的新技術發展有了多重視角的感知,對新質生產力有了更深刻認識,增強了發展信心。 報道還為后續包括央視《新聞聯播》推出的《一線調研?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等重要專欄,提供了線索內容 ,成為其新聞報道素材 ,在全國輿論場形成了傳播新質生產力的深圳先行聲音。 |
||
|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 |
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該系列報道聚焦一線實踐,從深圳的實證案例出發,闡釋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展現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報道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論述,著重闡釋“新質生產力”是什么,“ 以新引質、向新而行”的主題詞凝練精辟,方向明確,八方面均以創意小切口反映主題。報道解讀了“新質生產力”于經濟工作全局 、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推動了黨的創新理論在廣大干部群眾中的學習貫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