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
作品標題 |
吉林糧食連續三年超800億斤鹽堿地成重要增長極 |
參評項目 |
消息(電視) |
字數/時長 |
0時5分15秒 |
語種 |
中文 |
作者 (主創人員) |
滕樹華、毛元翰、嚴磊、王子軍、李永飛 |
編輯 |
毛元翰 |
原創單位 |
吉林廣播電視臺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吉林廣播電視臺 |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
吉林衛視《吉林新聞聯播》 |
刊播日期 |
2023-12-1718:30 |
? ? ?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吉林省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五大安全”的首位,堅持高質量推進“千億斤優質糧食”生產工程,千方百計全面提高糧食產量。 2023年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糧食產量數據:當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量達到837.3億斤,比2022年增加21.14億斤,全國排位從多年第5位躍升到第4位,同時實現連續3年超過800億斤。這是吉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的囑托,堅決扛起“首要擔當”。糧食連年增產,其中一個重要增長極是吉林持續加大對西部鹽堿地開展綜合開發利用,使曾經的“堿疤瘌”變成豐產的“米糧川”。 《吉林新聞聯播》記者及時抓住這一重大新聞由頭,深入基層調研采訪,以鎮賚縣鹽堿地治理的實踐為切入點,以數據和事實說話,把吉林省堅持不懈開展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打造新的糧食增長極的實踐成效講清楚、講生動、講透徹。 |
||
? 社會效果 |
報道以小切口講故事,緊扣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的難點,深入采訪農戶、科研人員和政府部門,真實、生動、全面,報道在《吉林新聞聯播》播出后,在吉視通、吉林融媒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傳播,引起廣泛社會共鳴,提振了吉林振興發展的信心士氣。 |
||
? ? ? ? 初評評語 (推薦理由) |
本篇報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新聞性強:成效突出,體現擔當。吉林省幾十年堅持不懈、大力度開展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在全國率先出臺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文件,被國家確定為試點省份之一,有效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為糧食連年增產提供了重要保障,體現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吉林擔當。 二是邏輯性強:事實為本,數據說話。報道從農戶豐收切入,層層深入講述農戶、科研人員、政府部門等各個層面傾情投入鹽堿地改造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充分而準確使用數據,以事實為依據,得出鹽堿地成為吉林糧食增產的重要增長極的觀點,令人信服。 三是可視性強:畫面精準,電視特色突出。記者多次深入一線采訪拍攝,獲得了大量視頻素材,報道聲畫精準對位,同時采用多種形式的包裝,電視特色突出。 四是感染力強:同期精彩,提振士氣。報道對不同層面的采訪同期聲,不僅傳遞了基本信息,還充分展現了被采訪對象立志扎根鹽堿地、治理鹽堿地的深厚情感和必勝信心,聲情并茂、真實自然,令人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