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 作品標題 |
? 山泉村的“?大兒子”—— 一位鄉村振興“探路者”?的15年 |
體裁 |
報告文學?(報紙) |
|
字數 |
6626?字 |
|||
作者 |
薛穎旦?、馮圓芳 |
編輯 |
趙霞 |
|
原創單位 |
新華日報 |
刊載單位 |
新華日報 |
|
?刊發版面 名稱及版次 |
記錄·17版 |
發表日期 |
2023-12-29 |
|
?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當代鄉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如何在鄉村振興中實現共同富裕?一個蘇南民營企業家懷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求索,放下億萬身家的企業回鄉競選村委會主任。15年來,李全興帶領一個負債4700萬元的“問題村”奔向振興之路,2022年村級年收入超過8300萬元,村集體凈資產超6億元。記者敏銳抓住這一有故事的人物,通過深入采訪,挖掘李全興和山泉村振興的時代價值,以具有典型意義的樣本切片,展現“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的重大主題。 記者在村里進行蹲點采訪,走村入戶,與村民群眾、鄉村干部深入交流,獲得大量第一手素材,圍繞新時代干群關系、共同富裕、鄉村塑形鑄魂等方面,既“深描”山泉村從落后到振興的轉變歷程,也成功展現出一位心系百姓、敢想敢為,有想法、有做法、有個性、甘奉獻的鄉村振興“探路者”和基層黨員干部形象。 作品文字清新質樸,充滿文學質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記者巧妙運用當地方言土語,尤擅捕捉凸顯人物個性和境界的語言,“這里只有公仆沒有干部”“心中有了人民才去干的,不是干給領導看的”等,生動“立”住了主人公形象。文章結構清晰、邏輯嚴謹,話題層層深入,結尾自然雋永,“點”出了一名優秀村干部獨特的價值觀、人生觀。 |
|||
? ?社會效果 |
作品在新華日報“記錄”版整版刊出后引發強烈反響,學習強國、上觀新聞等全國主流媒體平臺紛紛轉載,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報告文學界認為,這件作品既呈現了鄉村振興背后“人”的關鍵性作用,更折射了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作品“見人見事見精神”,以小切口映照大時代,充分發揮報告文學作為“輕騎兵”的功能,為歷史賦形,為時代畫像。在2023年度江蘇省好新聞(副刊作品)評選中,本文榮獲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