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為了2700多名旅客的平安 |
參評項目 |
通訊(報紙) |
字數/時長 |
3367字 |
語種 |
中文 |
作者 (主創人員) |
李蓉、王召杰、柴娜 |
編輯 |
井芳、謝津雙 |
原創單位 |
《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 |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
《人民鐵道》報 |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
1版轉2版 |
刊播日期 |
2023-08-03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2023年夏,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災害,豐沙鐵路發生塌方、斷道等水害。7月30日,烏海至北京豐臺K396次、烏魯木齊至北京Z180次、銀川至北京K1178次三趟旅客列車,被困于豐沙鐵路落坡嶺、安家莊、沿河城三座車站,進出車站的鐵路、公路全部中斷,列車無法前進,也無法后退,列車相繼斷網斷電、現場食品短缺,與外界基本失聯。列車上2700多名旅客的安危冷暖,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心,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得知險情后,記者爭分奪秒克服困難打通信息渠道,通過鐵路調度電話、海事衛星電話緊急聯系采訪車站工作人員和列車乘務人員,有效了解現場信息,連夜撰寫新聞紀實稿《為了2700多名旅客的平安——K396次、Z180次、K1178次列車緊急救援記》。在全社會對列車情況不明情況下,稿件沖破信息孤島,全網獨家通報所有受困人員全部平安的信息,真實呈現黨中央和有關部門全力救援的場景。 前方記者冒雨前行,后方記者在國鐵調度臺徹夜未眠,合力將現場最鮮活、最權威、最抓人的信息匯入稿件。稿件寫作平實質樸、以事說理、寓理于事,細節生動、故事感人,充分展現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有力領導下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行動作為。稿件一經發布,迅速沖上熱搜,全網轉載后點擊量達3億次。 |
||
社會效果 |
該作品首先在移動端推送,通過北京鐵路微博、中國鐵路微博以“救援記”系列內容刊發,超過百家網絡媒體轉載,話題總閱讀量達3億次;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閱讀量瞬間達到10萬+,在信息“真空”時期起到了穩定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一名鐵路職工說:“看到記者們記錄下的一個個鮮活場景,我們如身臨其境,深切感受到危難時刻鐵路人的鋼鐵擔當。”《人民鐵道》報頭版顯著位置刊發該稿件后,在200萬鐵路干部職工中產生強烈反響,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光明日報、搜狐、新浪等媒體紛紛轉載。 借助二次、三次傳播,作品中的“鐵路藍”故事、“熱心人”故事、“中國紅”故事被更多人知曉。透過鐵路抗洪救災這一窗口,中國人患難與共的團結精神得以彰顯,許多人被感染、被帶動、被鼓舞。網友們紛紛評論:“看完故事,頓時熱淚盈眶,感謝鐵路人的默默付出”“大愛無疆,這就是堅不可摧的中國力量”…… |
||
初評評語 (推薦理由) |
該通訊第一時間講述了鐵路部門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迅速抗洪救災的故事,既有及時動態,又有現場特寫,點面結合,白描勾勒,以深入一線的采寫展現“鐵路藍”里的中國速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同時,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打通信息通道,率先獨家發布所有受困人員全部平安的信息,有效回應了社會關注,體現了有力的輿論導向;該通訊真實記錄了感人的瞬間,傳遞情系百姓安危的救援溫度與社會大愛,注重人文關懷,將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相結合,實現了有熱度的“破圈”傳播和多次轉載,反映社會熱點和百姓關切,是踐行“四力”的通訊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