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欄目名稱 |
親歷 |
創辦時間 |
2019-01-01 |
原創單位 |
浙江日報 |
刊播單位 |
浙江日報 |
字數 |
7325字 |
語種 |
中文 |
刊播周期 |
每周1至3次 |
刊播版面 |
《浙江日報》?新聞版 |
主創人員 |
集體 |
編輯 |
集體 |
? ?
? 作品簡介 ?(采編過程) |
《親歷》?是浙江日報旨在推動采編人員踐行“四力”、轉作風改文風而傾力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報道新聞專欄。創辦5年來,專欄堅持推動采編人員到群眾中去,?到基層一線,到新聞現場去。主創和編輯圍繞中央、省委中心工作,關注群眾首創精神、基層探索和火熱生活,主動設置議題,采寫編發了大批有現場有感悟有體驗的優秀新聞產品,?既反映基層生動實踐、群眾喜怒哀樂,又唱響了時代主旋律。截至2023年底,專欄共出版466期,形成了如下特點: 一、永遠在現場。記者深入企業、海島、農村、邊疆等一線,與群眾同勞動、共甘苦,通過沉浸式體驗?,生動反映來自基層的改革創新,記錄時代變化細節,傳遞群眾的真情實感。 二?、“活魚”更“新鮮”。在《親歷》專欄的采寫要求下,記者本身就是新聞現場的一部分,采寫的每一篇作品因此都沾著泥土、帶著露珠、冒著煙火氣,讓人身臨其境,產生共情。 三?、傳播謀“?出圈”。采取“文字+視頻”的融媒體報道方式,擷取親歷現場最抓眼球或最動人的片段,制作成創意短視頻,于稿件見報前在浙報集團的客戶端首發,并同步分發至抖音、微博?、微信、百度等新媒體平臺,多渠道推送?,從版面“破圈”。 |
||
? ?
? 社會效果 |
《親歷》?專欄涌現出一批引發讀者強烈共鳴的佳作,大批文字報道和相關短視頻被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等主流平臺和騰訊、搜狐等眾多頭部商業平臺轉載。專欄還推出多組系列策劃,頻頻打出融媒產品“爆款組合拳”。 專欄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注。2023年,浙江省委把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頭等大事,要求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牽引作用。在改革開放45周年之際,專欄策劃推出《改革?,再燃激情》系列報道,聚焦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八大重點領域,報道浙江各地的改?革實踐和成效,得到了省委改革辦、市縣的好評,也為各地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借鑒。專欄策劃推出的鄉村文旅融合產業系列報道《春天在這里》?,展示了浙江美麗鄉村的勃勃生機。其中一篇《小山村借?古道“?出圈”》?中的受訪對象——荷蘭人托馬斯還積極推薦親友去浙江鄉村看看。記者遠赴邊疆采寫的《我在阿克蘇擠駝奶》,得到了柯坪縣委縣政府的點贊?,人民網、新華網、光明日報等國家級媒體紛紛跟?進報道。記者“雙11”期間采寫的《見證一顆珍珠的高光時刻》?,全鏈條描繪了諸暨珍珠產業的轉型升級,全網傳播量破百萬,為發展新業態提供了經驗參考。 |
||
? ?
?
初評評語 ??(推薦理由) |
在新聞單位開展“?走轉改”活動是推動采編人員踐行“?四力”、轉作風改文風的重要舉措?。浙江日報推出的《親歷》欄目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一個較好范例?。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網絡信息泛濫,作為黨報,應該鼓勵更多記者親臨一線進行采訪,采寫更多“?沾泥土帶露珠”的作品,反映基層生動實踐以及群??眾的喜怒哀樂。 這個欄目一個鮮明的特點是記者在一線?,足跡遍布農村?、邊疆?、海島等,通過沉浸式體驗,反映來自基層的創新實踐,文章可讀性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專欄也兼顧了全媒體傳播的需求,采取了“文字+視頻”?的融媒體報道方式?,在文章見報的同時,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多渠道推送,從而不斷提升文章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
?
集體人員名單
作品標題:?親歷?
作者(主創人員): 陸斯超?、?肖淙文?、干婧?、王晨輝?、來逸晨?、何冬健?、沈晶晶?、唐駿垚?、陳醉?、周琳子?、吳麗燕?、宋彬彬?、孫良、?沈立?、梅玲玲?、黃寧璐?、陳久忍?、鄔敏 |
編輯: 霍建虹?、毛廣繪?、劉偉?、李建?、童健?、管哲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