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榆柳巷里,一場主人缺席的中秋家宴 參評項目 通訊(報紙) 字數/時長 1691字 語種 中文 作者(主創人員) 肖春飛、魏永貴、熱依達 編輯 馮永芳、李菡 原創單位 新疆日報社(集團) 發布端/賬號/媒體名稱 新疆日報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一版轉接三版 刊播日期 2023-09-30 作品簡介(采編過程) 在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形勢嚴峻復雜的新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最重要的主題。塔城地區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典型意義。為此,新疆日報社(集團)組織骨干采訪團隊,選擇中秋節這樣一個萬家團圓、充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氛圍的節日,前往塔城挖掘最能體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在團隊了解到的數十個故事中,家住榆柳巷的退休民警馬新華和小巷居民們的故事擊中了大家內心。記者們敏感意識到,他們的故事,集中體現了各族群眾“四個與共”的深厚情感。報道團隊以中秋節“主人缺席”、小巷居民一起過節為現場,以一篇1691字的小通訊將榆柳巷的故事娓娓道來,富有感染力。報紙在一版重要位置刊發。 社會效果 榆柳巷的故事一經推出,就被人民網、新華網等央媒和新浪、騰訊等網站迅速轉載,形成宣傳聲勢,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報道被相關部門列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教育材料,此前默默無聞的榆柳巷,迅速成為媒體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塔城地區在榆柳巷隨即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區”創建工作,不少地州市前往參觀學習。自治區對榆柳巷故事的挖掘、創作隨之展開,并籌拍電視劇,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 本篇報道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主題重大。本篇報道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導向鮮明。在美西方反華勢力抹黑、污蔑新疆的大背景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開展涉疆輿論斗爭、凝聚各族群眾力量、共建美好新疆的強大法寶。 二是文字簡潔、文風樸實。用1691字的篇幅把這樣一個跨度數十年的故事講得明白曉暢,是體現改文風要求的一篇精品佳作。 三是角度創新。在中秋節這樣一個節點,講了一個“主人缺席家宴”的故事,充滿了濃濃溫情。這在民族團結故事的報道中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