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社社長 陳 嵐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十年,是主流媒體陣地轉變的十年,平臺跨越的十年,技術創新的十年,“四力”提升的十年。四川日報大步挺進互聯網主戰場,以互聯網思維優化資源配置,從一張報紙轉變為一個集紙、端、網、號于一體的全媒體平臺,從以報紙為中心轉變為以新媒體為中心,從發行量超40萬跨越到用戶規模超1.1億,從以人為主采寫內容跨越到人機協同智能傳播,著力打造“智能+智慧+智庫”的智媒體,構建 “全時全面全域”的智媒發展新格局。
一、全時壯大主流輿論,建強智慧主導的全媒內容體系
從一天一報到24小時全時傳播,四川日報全媒體堅持內容為王,注重智慧主導,以高品質內容推動高質量傳播。
一是理論主導。始終重視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把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打造“學習早報”“學習小課堂”等視頻產品;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今年6月總書記來川視察一周年之際,策劃推出“向總書記報告”系列產品,全網閱讀量破億。始終重視理論陣地建設,持續做強四川日報“思想周刊”、川觀新聞“思想頻道”,作為理論宣傳優秀案例入選“奮進新時代”黨的二十大主題展中央展區;結合主題教育推出“中國式現代化100問”“理響巴蜀·六個一百”紅色品牌工程等特色內容,引起業界關注。
二是價值主導。在服務中心大局中彰顯價值,“江河上游看變遷”等特色專題獲上級肯定,“給五年后的自己寫封信”入選中國記協“黨的二十大報道融創精品十大案例”,“工業燈塔十城行”等唱響經濟“光明論”,提升全國影響。在文化傳承發展中弘揚價值,推出 “考古中國 從蜀地出發”等重點策劃,擦亮三星堆、三蘇文化等金字招牌,恢復設立四川日報“川觀文學獎”,創辦“西嶺雪”文藝評論頻道,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民生民情共振中突出價值,“民情熱線”欄目、民情頻道每日更新,聯合相關部門持續為群眾排憂解難,輿論監督報道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做強“川觀辟謠”等品牌欄目,有效引導社會輿論。
三是產品主導。強化視聽產品創新,全力打造“C視頻”品牌,推出首席V觀、太好“科”了等欄目矩陣,構建具有黨報特色的視頻傳播生態;建設省級影像數字化服務平臺“C視覺”,集優質視覺內容聚合、生產、傳播和版權交易為一體。強化交互產品特色,“川觀答題”作為創新型理論知識學習互動平臺,受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央指導組肯定,獲第三屆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獎,今年推出的“我們的新征程”網絡知識競賽,3個月參與互動超1億人次。
二、全面變革智媒生產,建立智能引領的全媒技術體系
面向人工智能發展趨勢,探索以智能技術重構內容采編與傳播全流程,在智媒理念引領、智媒技術研發、智媒團隊建設等方面努力走在媒體前列。“四川日報全媒體一體化深度融合創新”獲第二屆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獎。
一是全面打造智能傳播平臺。建強移動傳播平臺,以川觀新聞客戶端為主平臺,持續迭代升級,為用戶提供“數字新智能、社交新體驗”,累計下載用戶規模居省級黨報前列。建強智媒牽引平臺,持續建設智媒編輯部,驅動人工智能與內容建設深度融合,構建人機協同生產的編輯部,產生聚合效應,形成“智媒大腦”。
二是全面變革智能生產流程。線索采集上,運用線索監控機器人提高快速反應能力,自主研發的“一種數據智能爬取方法”獲得國家專利。內容采寫上,研發大川機器人和小觀數字人,積極探索AIGC生產。內容審核上,用安全監測系統“云眼”自動高效校正錯誤信息。內容分發上,“川觀算法”首創五層算法體系,讓主流價值判斷與用戶興趣推薦相結合。流程融合上,打通新媒體采編系統和報紙出版系統,實現智媒采編一體化。
三是全面探索前沿智媒技術。加強前瞻性、基礎性、應用型技術研發與應用,全力建設全媒體技術與傳播認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已入選省“十四五”重大工程對口項目。數據方面,與省委網信辦和省大數據中心深度合作,掛牌數據要素市場配置改革示范點和網絡綜合治理數字化應用示范點。成果方面,聯合開展的“健全網絡智能綜合治理體系研究”,課題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三、全域融入現代治理,建設智庫驅動的全媒服務體系
把建設智庫型媒體作為融合轉型戰略工作,以“川觀智庫”為品牌,深度融入省域治理體系,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建構智庫服務矩陣。深入開展智庫服務,打造特色鮮明的“問、參、論、評”四大產品系列,助力各級黨委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解決真問題。深入開展群眾服務,“問政四川”網絡平臺實現省內各級黨政部門全覆蓋入駐,2022年近10萬人次問需、問難,相關黨政部門回復率達98%;深入開展治理服務,“四川云”賦能省市縣三級治理體系,為各地各部門提供一體傳播、綜合運營等全流程服務。
二是建構智庫研究支撐。注重全國視野,建立川觀智庫首席顧問體系,聘請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劉偉、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李言榮、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山東大學校長李術才等13位專家院士擔任顧問。注重專業深耕,建立行業資深研究員和特約研究員體系,為日常研究提供依托。注重開放合作,建立機構研究體系,與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開展常態化合作。
三是建構智庫運行特色。突出思想的引領性,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統領,成功舉辦“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馬院院長論壇等。突出系統的整體性,構建“1+N”組織運行架構,“1”即川觀智庫發展研究中心,“N”即四川日報全媒體各中心建立的若干智庫單元,在編委會領導下分工協作分類考核。突出技術的驅動性,打造“數據資源匯聚、數據應用引領”的數據智庫產品,獲得第四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業界一等獎。
十年深融,十年跨越,“報”的定義已發生深刻變化,在移動化、智媒化發展新階段,讓我們積極擁抱新變化,書寫新型主流媒體全時傳播、全面變革、全域拓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