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7月13日電 2023中國新媒體大會國際傳播論壇12日下午在湖南長沙舉行,論壇以“講好中國故事 共塑中國形象”為主題,圍繞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分享做法和經驗,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副主任王恬發表主題演講,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圖為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副主任王恬發表主題演講。
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真正的“全球傳播”的時代,隨著社交媒體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信息基礎設施,隨著各國越來越多的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獲取信息、發布信息,隨著信息、態度、意見、數據等在全球性數字平臺上流動得越來越快,“全球傳播”成為現實。
在“全球傳播”時代講好中國故事,我的第一個觀察是:隨著普通個體在社交媒體平臺獲得強大的傳播能力,普通中國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海量內容,尤其是短視頻,正成為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一支重要力量。普通個體講述的故事往往是對日常生活的解構與評說,真實、感性、隨性、多樣,更容易得到海外網友的情感共鳴與理解認同。尤其是中國“Z世代”在短視頻領域的蓬勃創新敘事,形成不同圈層的文化現象,既展現了中國年輕人的活力,也與其他國家“Z世代”文化形成呼應。
我的第二個觀察是,盡管個體敘事在“全球傳播”中嶄露頭角,但擁有更多資源和影響力的媒體機構在中國國家形象塑造中仍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往往是分散的、零碎的、即時的個體敘事,媒體機構更有意識地、更系統深入地、更有針對性地利用自有平臺和社交平臺進行對外傳播,議程設置,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國家形象。
我的第三個觀察是,文化傳播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一環,中華文明、中華文化在全世界從精英到民眾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具有文化底蘊的中國故事更加能夠接近海外網友,并產生感染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故事的綿延文化底色和鮮明創新創造對海外用戶形成吸引力,也使世界上更多的人深層理解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并感受到中華文化自信開放包容的特質。中華文明的“和”理念和歷史脈絡從根本上不同于帶有掠奪特色的西方文明,是值得我們突出展現的。
為了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我覺得我們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繼續努力:
一是更加了解我們面對的國際傳播環境,進行精準化傳播。要根據傳播環境去制定傳播策略,在中國成為全球大國的進程中不斷提升“全球溝通能力”。
二是更加了解我們自己。中國這么大、歷史這樣深厚、現實這樣多層面,當我們真正了解了自己,制作的產品就具有了深度,就因為真實而具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這對一個崛起中的大國非常重要。
三是更加了解我們的傳播對象。世界千差萬別,不同角落的人看待事物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不同的歷史經驗和現實經歷也導致不同的觀感和好惡。我們增進對傳播對象的了解,就會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