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獎推薦表
作品標題 “玩著玩著”過高中 參評項目 電視新聞訪談節目 體裁 電視訪談 語種 中文 作者(主創) 張建華、陳暉、林健榮、鄺獻武、陳蜀艷 編輯 張建華?、楊娜 刊播單位 中山廣播電視臺 刊播時間 2019-8-25?12:32:00 刊播版面 (版次和名稱) ? 作品 時長 0:46:25 采編過程 作品簡介 一、采編過程 社會效果 該訪談節目情感真摯、邏輯性強。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展現了高素質學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并由此引發觀眾對素質教育的思考。? 推薦理由 《“玩著玩著”過高中》,正如片名一樣,是一部通過好看、好玩的方式探討嚴肅教育問題的訪談節目。本片呈現的內容,猶如一股清風,讓人看到了素質教育模式的另一種可能,從而引導人們撥云見日,去認識教育的本質。一是故事傳奇有深意。講好故事,事半功倍。本片最大的亮點,是找到了韓宜奮老師及其所帶這個班級的傳奇故事。然后將韓老師教書育人的各種絕招妙招一一展示出來,每一個例子都緊扣教育這個主題,讓人看到了素質教育理想的境界。二是緊扣痛點接地氣。家校關系、師生關系、沉迷網絡、學習方法等問題,其實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甚至痛點問題,本片通過生動的例子進行了正面積極的回應,直擊當下一些教育模式的弊端。從某種意義上說,本片更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三是形式鮮活吸引人。節目在訪談過程中穿插過說唱、書信交流、課間舞、青春舞會、特別家長會、詩歌朗誦等即興環節和短片,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既烘托了主題,又增強了可看性。當然,節目中如果增加其他科任老師的反應和教育界同行的聲音,會更有針對性。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印發實施,這是今后實現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當中對發展素質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強調要“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項目組認真研讀《意見》后,開始策劃素質教育中山經驗訪談節目。
????培養怎樣的人,才能擔當民族復興的大任?韓宜奮老師是中山教育界的名人,先后被評為高級教師、特級教師,2019年還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多年來,她身體力行推進素質教育,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她的厲害之處在于她的學生不但學習成績非常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綜合素質非常高。為了向更多人分享她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項目組組織開展了這場特別訪談節目。
2019年7月開始,項目組就與韓老師不斷溝通節目事宜,由專人跟進收集相關視頻、圖片素材,并撰寫初步的流程稿。8月初,確定參與訪談節目的人員,最初打算以傳統的“主持人+主講嘉賓”的形式進行。經過幾輪碰撞之后,調整為“主持人+主講嘉賓+觀眾互動”的形式,參加本屆高考的主角們也坐在舞臺上,他們既是訪談節目的觀眾,又是互動環節的嘉賓,每個人都有“戲份”。錄制期間,老師、學生的臨場發揮出色,快樂、溫馨,一氣呵成,“干貨”滿滿。
二、社會效果
除了在電視頻道播出外,中山廣播電視臺還在新媒體渠道中山手機臺APP推出,節目還被“學習強國”平臺采用,許多外地的老師、同學看到節目后感觸很深,說學到了“妙招”,留言點贊的人不計其數。
如今,越來越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患上焦慮癥。這個節目的意義,不僅是讓觀眾看到老師如何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互相懂得,成為知己。在“特別的家長會”等環節,也讓家長們了解到如何開展家校共育,陪伴孩子度過成長的最好時光。因此,節目的影響面不僅僅在教育界,家長觀眾們也會深受啟發。節目切中社會熱點,對如何開展素質教育很有借鑒意義。
一、節目主題“抓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可以說是中國教育最熱鬧的話題。在節目開篇,主持人就拋出了這樣一個話題,素質教育能否與考試“相兼容”,高中階段,學生開心、家長開心、老師也開心的美好愿望能否實現?韓宜奮老師就有這樣的秘訣,而且還有一群學生“現身說法”,這讓節目有了“看頭”,讓觀眾很有興趣看下去。?
二、嘉賓表達能力強。主講嘉賓的邏輯思維及表達能力非常強,每個環節,韓老師都能說到“點子”上,感情真摯且金句頻出,節奏把控得非常好,將觀眾關心的問題一一回答。
三、節目形式新穎。不同于以往的訪談節目,本節目不是干巴巴地讓嘉賓講,還通過說唱、書信交流、課間舞、平板電腦教學、電影教學、青春舞會、特別家長會、詩歌朗誦等即興環節,展現了同學們積極向上、青春、陽光、自信、有愛、有理想、有擔當的精神風貌。這是素質教育結果的最好體現,遠比單“講”更有說服力。?這也是素質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應有之義。節目很好地回應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份新時代問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