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獎推薦表
|
作品標題 |
長五YF-77,如何走出至暗時刻? |
參評項目 |
文字通訊與深度報道 |
|
|
體裁 |
文字深度報道 |
|||
|
語種 |
中文 |
|||
|
作者(主創) |
趙聰 |
編輯 |
賀喜梅 |
|
|
刊播單位 |
中國航天報 |
刊播時間 |
2019-12-27?0:00:00 |
|
|
刊播版面 (版次和名稱) |
3版?專題版 |
作品 字數 |
4499字 |
|
|
采編過程 作品簡介 |
???長征五號是我國當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肩負發射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月球采樣返回探測器等重任。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任務發射失利后,遙三任務備受各界關注。它的成功與否,將影響我國航天“國之重器”的實施。失利的原因在于火箭使用的YF-77發動機。這是中國獨立研發的新一代發動機,其技術水平處于世界先進行列。 |
|||
|
社會效果 |
???該作品在呈現時移動優先,通過報、網、微融合刊發。一經刊發,就迅速引發轉發熱潮,并被眾多媒體關注和轉載。作為中國航天官方的權威媒體,報道視角專業,直逼問題要害,文章故事性強且能透過現場看本質,寫出了一群走出“至暗時刻”航天人的心聲。也是諸多長五YF-77發動機報道中,可讀性最強的揭秘式深度報道,受到了航天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原創報道通過大量回溯式場景再現,展現了航天人的擔當與責任,獲取了大眾對航天高科技高風險與高壓力的認同和理解。報道在報紙微信平臺上推出后,獲得了“閱讀量達粉絲數兩倍”的成績,大量的后臺留言感人至深。還被科技日報、瞭望智庫、參考消息等多家賬號轉載,讓公眾在為長征五號YF-77發動機團隊感到榮耀的同時,更多了一份對航天人的敬意與支持。 |
|||
|
推薦理由 |
???記者獨家采訪到了事件的核心人物,從發動機的心臟——渦輪泵著手,還原YF-77發動機歸零的908天。全面、客觀、專業地展現長征五號YF-77發動機從失利走向成功的艱辛歷程,值得一讀。 |
|||

